閱讀歷史 |

第2章 新政 (第1/2頁)

加入書籤

根據朝廷對遠威都護府的授權,林蕭擁有全權任命和設定下屬屬官的許可權。

並且,林蕭還可以根據遠威島的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政策改革和規劃,無需請示朝廷都護府具有完全的便宜行事之權。

用昌和皇帝的話來說,就是:只要少向朝廷伸手要錢,遠威島你想怎麼搞就怎麼搞!

所以,在遠威島的林蕭其實就相當於這裡的土皇帝。

大事小情全部都是他一個人說的算,在這裡他林蕭的命令就是遠威都護府的最高指令。

抵達遠威島的第二天,林蕭便在遠威都護府正式宣佈了遠威島新政。

遠威島一共規建了十三城,除了原星羅國首府星羅城被更名為遠威城之外,其餘各城依舊沿襲舊稱。

十三城的政務官維持不變,依舊由這些熟悉當地民情事務的本地官員擔任。

同時,林蕭沒有沿襲寧國的傳統官職,而是根據自己的想法設定了新的職務體系。

遠威都護府集軍務、政令於一體,為遠威島的最高權力機關。

下設稅務署,統管全島的稅收事務,盧小蝶兼任遠威稅務總長。

下設商業管理署(簡稱:商管署。),負責規範管理全島的工商業,由趙本望出任商管總長。

下設民務署,負責管理全島民政,由徐海升擔任民務總長。

下設監察署,負責監察全島政務官員的廉政事務,由李安兼任監察總長。

另外還細化出了諸如:財政署、教育署、治安署、醫務署、房屋規劃署、運輸署、土地署、法務署、農漁署、港務署、禮賓署、工務署、司法署、礦物署、人力署等分工明確的官署部門。

在林蕭看來,遠威島的地盤其實非常具有發展潛力,根據呈報上來的勘測資料顯示,全島總面積約32萬平方千米,人口不到三十萬。

很多地方還處於未開發的狀態,典型的“地廣”人稀。(當然了這個所謂的地廣也要看和誰對比了,有著雲啟大陸第一巨城之稱的京畿城面積就超過了16萬平方千米,也就是說整個遠威島也就相當於兩個京畿城的面積大小)

這些未開發的地區引起了林蕭的高度重視。

以現代人的眼光和思維,他非常清楚遠威島沒有被開發出來的這些區域蘊藏著多麼巨大的潛能。

-------------------------------------

除了這些民政方面的推陳出新,林蕭在軍事方面的改革才是重中之重。

依託遠威島的地理優勢建立一支強大海軍,這是毋庸置疑的。

組建強大武裝力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擁有足夠財力的支撐。

對於這一點,林蕭倒是一點也不擔心。

本來,遠威島就是這周圈海域最大的自由貿易港,單此一項產生的稅收就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

而且,花了大功夫專攻海外市場的雲啟閣在遠威島也建立了工坊以及辦事處。

不得不說,吳德仁的商業頭腦、眼光格局以及運營手段都是超一流的。

臨來遠威島之前,林蕭才知道自己與吳德仁合辦的雲啟閣開拓的第一批海外市場就瞄準了當時還是星羅國的遠威島

而且,大寧皇朝匯通天下的銀票在遠威島的市場是頗受認可的。

也就是說,匯通天下的銀票在遠威島的貿易市場上完全可以當做貨款使用。

上次在京畿舉行的拍賣會,林蕭賺了萬兩,分給了吳德仁萬兩,他還剩下了萬的銀票。

本來林蕭還為這筆鉅額資產而感到頭痛,要神不知鬼不覺的把萬兩現銀漂洋過海運到遠威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得知匯通天下的銀票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