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 哥譚音樂節(一) (第1/3頁)
伴隨著隆隆的禮炮聲,綵帶飄然而下,廣場周圍的人群如同噴泉水湧動的波瀾,五彩斑斕的橫幅和手幅一浪接著一浪,不停翻湧。
哥譚音樂節開幕的剪彩儀式在中央廣場舉行,在下午的正式開幕式之前,花車隊伍從中央廣場駛出,一路沿著中央大街行進在外地遊客最多的東區和南區,70多輛花車首尾相連,在早上8:00~12:00之間,會不間斷的進行4個小時的表演。
花車一共分為五個主題,音樂與美術、建築與城市、人文與歷史、體育與舞蹈、生命與自然。
音樂這一主題不用多說,自然是契合了哥譚音樂節,以東海岸說唱為主。
90年代的東海岸說唱正值乏力期,處於藝術探索和商業化糾結的時期,雖然也不乏puff daddy這樣始終沒有放棄,一直在堅持發掘新人的教父級人物,但時至今日,絕大多數說唱愛好者耳機裡,都是那幾部西海岸風頭正盛的專輯。
好在1994年,一張奇蹟專輯拯救了東海岸,人們耳熟能詳的《ready to die》迅速火遍美國的大江南北,將人們對於說唱的視線稍稍拉回了東海岸。
the notorio big,也是現在仍被無數說唱愛好者追捧和緬懷的biggie,如天神降臨,一張專輯亂殺當年的排行榜。
雖然成績相當耀眼,但實際上,現在的biggie正陷於一些困境當中,一些活躍在那個年代的說唱愛好者可能知道他與西海岸著名說唱歌手tupac的恩怨情仇。
簡單來說,他們兩個曾經是好友,可以稱得上是英雄惜英雄,但是可惜,1994年的某一天,tupac在紐約錄製專輯時遭到了襲擊。
他認為當時biggie正在錄製的專輯當中,歌詞裡所描繪的場景與他當時遇襲的場面非常相似,並猜測這有可能是對方不光彩的競爭手段。
以此為基礎,一場東西海岸轟轟烈烈的大戰開始了,除了歌手互相掰頭之外,粉絲們的罵戰也從來沒有停止過,甚至許多都變成了線下威脅,儼然一副不死不休的架勢。
可就在這件事發酵了一整年之後,一張來自於哥譚的專輯橫空而出——《哥譚之王》,來自於一個自稱哥譚小子的歌手,在釋出短短三天之內,引起了東西海岸說唱界的震動。
有人可能會覺得,哥譚的黑幫文化如此之發達,怎麼之前在說唱界沒有什麼建樹呢?
要知道哥譚的黑幫還是傳統的意式黑幫,和芝加哥、邁阿密那群現代黑幫完全是兩碼事,講究的仍然是家族榮譽和體面那一套,這種土壤是幾乎不可能滋生出什麼叛逆精神的。
那麼除了高層的黑幫,當然也有底層的黑幫成員,但是可惜在哥譚這種環境之下活著都費勁,就更別提搞音樂和藝術了。
但事實證明,黑幫的秩序逐步崩塌,社會環境也逐漸好起來之後,哥譚人的天才暢想絲毫不輸任何一個城市。
並且因為這座城市極為獨特的氛圍,所能養育出的藝術也是獨樹一幟,震撼人心的。
東海岸的歌手和唱片公司一直在糾結的個人風格突出和商業化問題,在《哥譚之王》這張專輯裡得到了完美的統一。
東海岸說唱敘事性重,其實也意味著對於曲調流暢性的打磨不夠嚴謹,而一張好的商業化專輯不應該只注重歌詞當中的攻擊性,節奏感和音樂性也是很重要的。
但是說唱這種音樂門類本身就侷限於音樂人的文化和藝術水平,簡而言之,絕大多數的說唱歌手不具備自己創作出一首能為大眾接受的較為通俗的樂曲的能力。
譜曲其實是很難的,首先要有紮實的樂理知識,還要熟知當下的大眾對於音樂的審美傾向,甚至還要了解一些聽覺和感官學方面的知識。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