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興師問罪(5) (第1/2頁)
而明朝是實行男耕女織的社會,女人們在自己家織布,拿到市場上去賣,價格經濟又實惠。
朱標的布匹當然沒有她們的競爭力強,自然是沒有人買。
棉紗一批批的消耗,棉布一片片的生產出來,可是就是沒有人買。
這可愁壞了朱標委派的管事夏小蘭,她匆匆忙忙的到了紫金山找到朱標,把事情和朱標說了,還建議朱標關閉紡織廠,不然越虧越多。
朱標聽說產品賣不出去,也不以為意。精通官商經濟朱標知道紡織廠的布,雖然在小老百姓那裡沒有競爭力,可也不是一無是處。它的體量大,正適合軍隊這種單位。
二戰後,號稱是創造出漢江奇蹟的高麗人,不就是依靠美軍的訂單才發展起來的麼?
朱標寫了個批條,讓兵部把這些坯布買進。
夏小蘭吃了一驚:“啊,太子殿下,這樣可以嗎?”
“有什麼不可以!天氣冷了,士兵們要添置棉衣,棉被。”
“有太子殿下,奴婢就放心了!”
“回去好好生產!”
“是,奴婢遵旨!”
雖然自己可以暫時用士兵的定購來,可是這不是長久之計啊。
而且,淮西那些老梟聽到風聲自然也會湧進這紡織行業,來分一杯羹。
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朱標把自己關進房間裡,翻遍手頭上所有的資料,卻發現在工業革命之前,其實還有一個寶貝—飛梭。
飛梭是瑞士鐘錶匠約翰·凱伊發明的,飛梭其實就是安裝在滑槽裡帶有小輪的梭子,滑槽兩端有彈簧,使梭子可以極快來回穿行。
用飛梭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使布織的更寬。
歷史上就是因為飛梭的出現,極大的增加了對棉紗的需求,所以才在三十年之後出現珍妮紡織機。
怪不得,應天的棉紗都成白菜價了,可是布匹的價錢還是沒有下來多少,原來是本末倒置了。
於是乎朱標就閉門不出,開始研製飛梭。閉門造車一個星期,終於是研製出來了飛梭。
有了飛梭,布織的又快又好,不愁不打破原來的小農經濟壁壘。
由於這是閉門造車的產物,朱標並沒有大量的生產,而是先弄來五十輛織機,進行改裝。
他沒有把這些坯布拿到市場上去賣,他要用這種新的坯布,染上色之後在拿到市場上去賣,名字她都想好了就是“飛標牌”花布。
有上好的花布,再有自己的宣傳工具--《應天時報》為新品牌宣傳,就一定能讓自己的花布一戰成名。
有了這些花布,不愁打不敗那些傳統的絲綢商人和小農經濟為主的家庭主婦。
就在朱標憧憬自己成為大明首富的時候,老朱派人來叫他。
朱標心裡犯嘀咕,老頭子找他什麼事啊?
一見面老朱就板著臉說道:“看你乾的好事!”
怎麼了?
我最近什麼也沒有做啊,難不成是彭毓秀和達蘭的事情東窗事發了?
不會啊,我已經把三個女人從龜兒子府裡接了出來,安置在妥善的地方了。
論理不會有事,就算是有事,也會有人人提前告訴我。
那是什麼事?
“怎麼了爹?”
“聽說你在應天南郊開了一家織廠,織出來的布賣不出去,就賣給了兵部?”
“是啊,怎麼了爹!”
老朱指著朱標的鼻子破口大罵:“現在那些公侯子弟鄧鎮、李景隆都去開織廠了,應天南郊一下子多了七家織廠,南郊也出現三家。一萬多人馬不停蹄的生產胚布,你說到時候我們是收還是不收?”
“爹,咱在北邊有幾十萬大軍,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