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拼搏年代 第444節 (第1/4頁)

加入書籤

最後,喬衛國才跑到登封想要學武。

這可以說是一個縮影。

安裝和規整運來的體育器材不用呂冬操心,乾脆和七叔與李文越,圍著新建的小學轉了一圈。

小學校坐北朝南,進門就是一條直通操場旗杆的水泥路,二十多間校舍分佈在主路兩旁,最靠近傳達室的這一邊,就是辦公區和功能區,有老師辦公室、校長室、倉庫、圖書室和閱覽室等等。

閱覽室比較大,還兼具另外一個功能——充當夜校。

如果需要培訓文化知識和技能理論,可以在學校放學以後,放在閱覽室裡進行。

其餘的,就是從學前班開始的教室。

學前班分為大班和小班,從這個學期開始,青照的小學正式更改為六年級學制。

以前的時候,泉南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各縣情況都有區別。

有的是六年小學三年初中,有的是五年小學四年初中,像青照這種地方,乾脆就是五年小學三年初中。

從2000年開始,泉南正式統一了標準。

最後,看到各個教室裡的吊扇,還有鍋爐房與供暖的暖氣片,李文越挺感慨:“咱上學時,可沒這麼好條件。”

呂冬點點頭:“那時候教室連個爐子都沒有,封北邊窗戶的塑膠布和密封條,都得學生從家裡找來,取暖都靠抖……”

然後,他給自個學習不好找了個強大的理由:“冬天冷,夏天熱,叫人沒心思學習。”

“你可散了吧,冬子。”呂建仁毫不留情的說道:“就你?給你空調和集中供暖,能考上大學?”

李文越不禁笑起來,大概有的人真不太適合讀書。

農家子弟,讀書走出去,最容易改變自身處境的一條路,但這不是說沒有別的路可走,只是別的路更困難。

但冬子如今已經趟出一條路來。

李文越推了下眼鏡,發小從小到大,所有的一切都看在他眼裡,呂冬的路真的越走越寬。

最讓他敬佩的一點,呂冬沒有隻顧自個,而是帶著呂家村一起發展。

突然,有收音機的聲音飄過來。

李文越循聲去看,就見鐵叔左手手腕上掛著個收音機,正走過來。

收音機裡面,有一首熟悉的老歌。

“……彎彎的河水流不盡,高高的松柏萬年青,男女老少一條心,魚水難分一家人,哎~誰不說咱家鄉好,得兒喲咿兒喲……”

呂冬也看到鐵公雞,打招呼:“鐵叔。”

鐵公雞說道:“聽說今天學校搬家,我過來看看,有沒有能幫上忙的。”

呂建仁接話道:“別的不需要,老鐵,你去孫慶海那裡,訂上席,等所有人忙完,晚上一塊過去吃飯。”

“嘿,老七!”鐵公雞圍著呂建仁轉一圈:“為啥不是你去。”

呂建仁說道:“因為我沒錢,沒你有錢。”

鐵公雞挽起襯衣袖子:“我是來下大力的!”

下力幹活可以,掏錢請人吃飯,沒門!

九點多,村裡的貨車運來了課桌、凳子和講臺之類的,全都是呂家村新定做的。

正好是週日,小學校四年級和五年級的學生,上午十點鐘在學校按時集合,來幹搬課桌凳子一類力所能及的活。

這是郭校長和呂振林一力要求的。

教育方面,呂冬是個外行,為學校提供硬體之類的還行,具體參與意見還是免了。

釘子帶著幾個人半途想要開溜,叫呂冬給抓住了。

“去哪?”呂冬看著幾個人。

“冬哥。”

“冬哥……”

這幫小的都服呂冬,一個個的全耷拉著頭。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