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57章 衛國“公養”孔子 (第1/2頁)

加入書籤

仲由無限失望地看了看孔子,這一次他沒有再拌嘴,與老師拌了一輩子嘴,他知道老師的性格,絕不可能輕易放棄自己的觀點。

老師對於禮儀之事,實在是過於看重了。唉,這世道如果太平守禮,那老師這樣的聖人,其光彩必然百倍於今!

老師這一生最大的不幸,是守著最正確的東西,在不正確的社會里摸索啊摸索,這可能可能摸索出結果來?

衛國執政上卿孔圉聽仲由講了孔子的執政理念,當聽仲由講孔子將堅持“為政先正名”這等奇論怪調時,孔圉不禁失望。

唉,罷了罷了,那就涼拌吧。

於是,孔子想象中的擔任衛國卿大夫、參與衛國治國理政甚至執政的美好願望,終於再一次破碎。

但衛國人對孔子的再次到來,表現出了極度的熱情。孔子車馬到達衛國都城帝丘時,衛出公率眾臣親迎,並親自設宴為孔子接風洗塵。

“夫子乃當今聖人,寡人歡迎夫子長住寡國!”衛出公非賞客氣,在孔子面前,絲毫沒有半點國君的架子,禮節非常到位,並當眾宣佈,給予孔夫子每年千石俸?。

這幾個意思?

如今的公務員以及領導幹部們,享受著國家給予的工資獎金,用古時的話講,這叫俸?,只不過,現在的俸?是按人民幣發下來的。

曾經有一同事,喝了點酒,對筆者曰:人生最幸福的事,莫過於發工資時,一張一張點著鈔票,然後,樂呵樂呵地將一疊鈔票交給老婆那一瞬間!

如今,這種幸福完全不存在了。因為數字代替了一切,包括鈔票。

而春秋時期,人們的幸福感估計是更加強烈的,因為當時發到公務員手中的甚至不是鈔票,而是糧食!是一石一石的糧食!

直到大周王朝整個滅了,甚至連大秦帝國也亡了,西漢也完了,中國歷史步入東漢時,官吏的俸?,開始實施錢幣與被實物各半。

而且,自東漢起,以實物計的俸?,不再是糧食,而是布帛。一直到了隋朝,改為發糧食。

直到後來唐朝時,慢慢地不再發實物,而主要以貨幣為主,大家熟悉的自然是銀子這種硬通貨,以及宋後以的的紙鈔。

衛國,在春秋時期,發的應該是糧食,是一種叫粟的糧食。

千石一年的粟米,大約有多少斤?看來,又到了科普時段了。

春秋時期的糧食計量單位,有斛、石、鬥、升,還有鍾、釜、區、豆、升等,這些計量在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之前,現在的我們很難有一個直觀的概念。即使後來度量衡統一了,由於歷朝歷代的不同規定,這些計量還是存在一定的區別的。

我們也就不去抖這種既枯燥又實在抖大不動的書包了,尤其是在春秋時期,列國諸侯都有所不同。

但我們感興趣的,是一石等於多少斤?因為這關係到孔子在衛國到底一年能夠拿多少工資的問題。

在古代,升、鬥、斛都是容量單位,即所謂“量制”。我們一直在說“度量衡”,其實包括三個計量單位,即長度單位“度”,容積單位“量”,重量單位“衡”。

石,既可用容量單位,也可作重量單位。也就是說,石,是量與衡的雙重計量單位。石這個讀音,不是石頭的“石”音,而是要讀扁擔的“擔”音。

重量單位的石,一石為四鈞,一鈞三十斤,故一石為一百二十斤。

容量單位的石,1石等於1斛,等於10鬥,等於100升。

所以,最終得看孔子喜歡用重量來計他的工資,還是用容量來計他的工資。如果重量的話,那孔子在衛國一年的收入應該為12萬斤粟米......

這是很高的收入了,在古代,千石薪水的,算是高階官員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