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9章 大佬 (第1/2頁)

加入書籤

打死姜言也想不到,他自己都離開這科研行業這麼久了,這還能參加如此高規格,如此機密的會議,別人過來接他的時候他那是一臉的懵逼。

不過等他跟著帶他來的人看到了自己的兒子和領導之後,就知道了這一切都是自己惹出來的事情,不過自己做的事情,那是含著淚也要完成。

航空系統各個大佬陸續來到會場,有些人姜言還是相當的熟悉,也就帶著自己的兒子上前打招呼,當他們知道姜子翰是自己的兒子之後那也是一頓的誇獎,唯一讓他們不理解的是姜言下海這件事情,不過姜言也並沒有解釋。

上午十點,會議正式開始,吳部長點了姜言的獎,姜言也就大方的上臺講述了自己研發這戰-7fm的設計思路,這其中也不免有很多其他的專家根據問題提問,姜言同樣也解答了他們的疑問,在經過到來專家的群力群策之下,戰-7fm的方案更加的完善,有點竟然已經產出來了姜言之前的設計,最終在姜言沒有意料的情況下,這一款飛機被定為戰-9飛機,由盛京飛機場負責製造。

會議開完,姜言出來這整個人都是暈乎乎的,他是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一時興起把後世的戰-7fm飛機弄出來,這就直接被定義為新機型了。

要知道,咱們歷史上可是真是有這麼一款戰-9飛機,這一款飛機是成都飛機場負責研發的飛機,據後世網上公開資料,殲9機長18米,重量13噸,最大飛行速度2.6馬赫,實用升限米,作戰半徑1000公里,雷達探測距離為70公里。

戰9,是米格21戰鬥機的大改型,採用了腹部或兩側進氣的方案,新穎的鴨翼氣動佈局,當時是世界上的首創,世界上第一種採用鴨式佈局戰鬥機瑞典的雷式戰鬥機,是在1971年才真正服役的。

不過這往往是想法很美好,不過現實確實相當的殘酷。戰-9飛機之所以下馬,那是因為限制於我國當時的整體航空技術,我國空軍在研製戰9戰機時,並沒有很多技術可借鑑,不過,得益於60年代初,我國已經從毛熊獲得了米格21戰機的全套技術資料,這對戰9的研製起到了重要的技術支援。

這一款飛機的研製遇到了很多主觀和客觀的障礙,主觀原因是中國當時航空工業的技術實力,很難滿足戰9這種高效能戰機的設計要求,客觀原因是我國空軍對戰9戰機的設計要求,多次進行改變,在技術難以滿足需求的基礎上,多次提升對戰9戰機的技術指標,使得戰9戰機的研製難度不斷增加。

技術達不到要求,所以導致這一款戰機的最終下馬,這也是在後世軍迷心中的遺憾。

不過專案雖然最終下馬,但其積累的技術沉澱,卻被後世的多個機型所採用,因此殲9在空軍戰鬥機型號中,所佔據的那個位置,將永遠保留著,在後世飛機中,當初的研發團隊功不可沒。

後世戰-7fm和歷史上的戰-9飛機一樣,同樣是基於米格-21飛機為基礎的大改行飛機,不過一個是高空高速,一個強調的是機動性,一個為重型,一個為輕型,不過萬變不離其中,有不同也有相同,當然,姜言選取的基本上都是現在國家已經成型的技術,不存在難點,這也是在會議上一致透過的原因,不過被命名為戰-9飛機,這有點沉重了。

“姜言同志,您好,我是吳部長的秘書小宋,部長想請您過去一下。”正在姜言愣神的功夫,吳部長的秘書小宋找到了自己,聽說部長找自己,姜言也就跟著他來到了一間小的會議室裡面。

推開門進去,看到裡面這幾個人之後,姜言明顯的愣了一下,屋子裡面的人不多,也只有四個人,一個人是剛任命的戰-9飛機的總設計師屠老,之前設計五爺的時候姜言也見到過幾次,也很熟悉了,不過猛然看見他,姜言還是有點愣神,和之前相比較明顯看出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