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5章 李密治瀛 (第2/2頁)

加入書籤

別?”

“我的家產也被剝奪了,那些賤民竟然能夠脫離我,成為獨立的佃農。”

“這些賤民也是該死,那些周人就給了他們兩塊骨頭,他們便搖尾乞憐。”

“那些周人就是想要在我們這個搞印度的種姓制度,這分明是歧視我們。”

中川一郎喋喋不休,對著小野弘一開口說道,周人的政策,他幾乎就沒有滿意的,似乎周人的政策件件都針對了他。

小野弘一看著半醉半醒的中川一郎趕忙將清酒倒上,中川一郎一口飲進去。

周人的政策在小野弘一看來跟明治維新和後來美利堅人的軍改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現在有怨氣的東瀛人都是當初的既得利益者,很多東瀛人都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周人統治了,他們見到的還是自己原本的地主老爺。

李密來此之後,藉助裴行儉手中捏著的兩萬軍士和與自己合作的大名,要求武士階層上繳鎧甲,不得私藏,私藏著死罪,弩、弓這種武器,也不允許有。

原本武士可以攜帶武士刀,甚至審判平民的權力也被剝奪了,武士刀只允許在特定的地方佩戴,如果隨意殺人,便會被當地的官府治罪。

一時間,很多武士被抓捕,李密透過此舉收攏地方民心。

李密來了之後,將周國的科舉制也引了進來,那些願意與自己合作的大名的子嗣,自然不用參加科舉,但是這給了那些窮人家的孩子和原住民的孩子一個機會,這也是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但是對於李密來說,這是自己給東瀛眾人的一個宣洩口,只要自己給他們機會,建設一條往上的通道,他們就不會走到最後一步。

李密還將自己從周國帶來的儒學士子,任命為提學,他們的任務就是在東瀛傳播漢學。

科舉考試的卷子,無論是用漢字還是用東瀛文字都是可以,但是最終得分的時候,漢字的卷子可以額外加十分,透過政策來引導他們。

畢竟對於那些野人來說,無論是東瀛文字還是漢字,他們都不認識。

李密還鼓勵孩子上學,每個家庭只要有一個學生,便可以享受五公五民的待遇,每個上學的孩子都可以將自己的中午飯帶回家,在這個農業時代,糧食重於天,眾多佃民聽到可以如此,便紛紛將孩子送進學堂。

很多少年在家中並不能幹多累的農事,還不如將其送到學校,省了一張嘴,自己還免了稅,甚至還能拿回糧食。

等到少年稍微長大,成為勞力,自己便不讓他上學了。

這是很多佃農心中的想法。

李密也不能全部得罪武士階層,採取了歷史上的策略,讓佃農贖買此地,只不過是周人一次性買斷,這些人在李密的土地上耕作。

那些大名也得到了冊封,李密不過是公爵,他根據這些人在行動中的作用,對其進行了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的冊封。

只有龍造寺、松浦和有馬家得到了侯爵的身份,原本大友家的家主也因為反水,而得到了伯爵的爵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