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給喜歡孜然鴨架的李塵風 (第1/2頁)

加入書籤

番茄真的神奇哦,我昨天中午看到,然後點進去想回復就消失了。晚上又看到了,但感覺好像內容不一樣了……我的大段回覆總是被吞,就在正文寫一下吧。

也是個很熟悉的Id呢,之前的幾條都讓人覺得你是個心思細膩、文字敏感的形象,但看你這段文字有種悲傷啊。

我有段時間很喪,但也不是抑鬱——就是每天坐在那裡的時候,會感覺到精氣神從我身上緩慢流失,飄散在空氣裡。大部分時間被工作佔據,早晨睡到快遲到才醒,晚上下班天黑了路上也沒幾個人,回到家一天沒幹成什麼事不捨得睡,刷手機兩三個小時然後覺得更頹廢,好像生命一眼望到頭。

甚至不喜歡社交了,很難從社交中獲得能量,對別人的話題不感興趣,敷衍完了覺得自己在浪費生命。

但上學時我完全不是這麼個人,喜歡組局,搞各種社團,網上也活躍,一個人也四處湊熱鬧,喜歡所有新奇的事並且想嘗試一下。

我自己分析嘛,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

一來工作和學習不一樣,它要求你以一種工具性出現,直面社會機器的沉默運轉,這本身就會損傷人性。而學習更偏重於塑造自己的過程,有生長和獲得感,可以抵消一部分壓力。

二來朋友被大環境稀釋了,老朋友要專注自己的生活,大家分別成長,變成了差異比較大的人。而且時代給了更大的自由,選擇範圍廣了,話題就很難找。

所以很難回到過去。

寫這篇文,我也從來都不覺得李蓮花會回到過去——相對於李相夷年少時要面對‘再強世界也不圍著你轉’,李蓮花面對的是‘時光一去永不回’——成長每個環節帶來新命題,不會管你準不準背後,也不允許任何人退回舒適圈。

好在這些浪頭基本是按照一個可以預測的節點打過來,七歲的時候該去上學,十八歲的時候該去高考,二十多歲進入社會,三十多歲或許會組成家庭並有下一代,然後五六十歲開始失去各種親朋,七八十歲面臨生老病死。

有的人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精彩,有的人在某個時點被浪頭打回,然後又在新的階段重新生出美好,有的人就屬於看似活著但已經死了。

所以其實我也在看花花生活,在各種資源都不充足的情況下去面對挑戰,達者是怎麼做到的。

我分享一下我看到的吧。

---

人生不一定非得站上一個臺階就永遠不下來。不是去了重點高中就應該要上985,高學歷一直做個基層崗就浪費了,見識格局氣質永遠都是屬於你的能力,單它們能帶來的情緒穩定就意義非凡。

剝離掉浮華的非必需品,其實生活的成本很低。掙錢雖然不多,但遠遠高於維持日常生活的基本體面。

所以不需要焦慮。

--

被簇擁的環境不存在了,那就適應它,去進行輕鬆無負擔的社交。

我去參加蓮花樓的活動,遇到其他蓮絡人拍肩送點自制的小卡片,赴山海線下跟人搭訕約飯陪哭,買茶百道排長隊領海報找前後聊天。

甚至寫這篇文跟讀者互動,還有讀者被我鼓動著也去寫。就像番茄是條商業街,我在角落裡擺了個小攤,人來人往的,漸漸也有些熟客,互相聊兩句生活。

我會覺得就像花花打聽訊息跟人搭訕,還附贈兩副膏藥那樣,很有意思。

--

找個能認真做的事,儘量去保證每天有一段時間完全沉浸的心流,但不要是網路遊戲這種純消費屬性的,要去創造點什麼。

我常常想花花做菜,做髮簪,包括給老笛做刀袋,一個人坐在窗邊很安靜地把小想法付諸實踐。

就像這篇文我完全是由著想法寫,有點兒一會加糖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