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芍陂水災 (第1/2頁)
芍陂原為季節性湖泊,楚相孫叔敖利用區域性窪地築堤蓄水,建水門,灌溉了淮南淮北廣大地區,改變了當地無雨則旱、多雨則澇的局面。因為芍陂產生的巨大灌溉效益,楚莊王之後,淮北淮南一帶逐漸成為楚國繼江漢地區的又一個經濟政治中心,春秋末期這裡已形成了早期比較繁榮的城市壽春,也就是後來的壽縣。
三百多年後的戰國時期,楚國在被秦國打敗喪失江漢根據地後,楚考烈王隨即於公元前241年遷都壽春以繼續延續楚國統治,修築芍陂給壽春及淮南地區帶來的富庶繁華境況可見一斑。
西漢時期,設有專門的陂官來管理。東漢建初八年(公元83年),時任廬江太守王景治理芍陂,溉田萬頃。
三國時期,芍陂所在的淮南地區是曹魏對壘東吳的前沿,也是東吳進攻中原的必爭之地。
為解決軍隊供養問題,曹魏先後在淮南淮北推行屯田制度。芍陂成為保障屯田制度推行的重要水利灌溉工程,當時屯田官鄧艾修治芍陂,開渠引水,使得芍陂的灌溉面積逐漸擴大。
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循吏趙軌將原本的五座水門改建為三十六座,灌溉渠道總長達到三百九十公里,灌溉面積在唐宋時期達到歷史最高峰。
一場洪水導致小香門、小土門、祝子下門開裂,原本給百姓帶來豐收的水神現在卻成了奪舍性命的閻王爺。
這天,就像是為了映照趙景的心情一樣,汴梁上方的天空也是烏雲密佈,不見天日。
後苑御書房內,一干大臣列於兩側,趙景緊抓著安豐來報,面容不善。
“自從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開始便下令全國要緊抓河道堤防,像芍陂這種水利工程更是需要照顧的重點。朕想知道,為什麼有嚴令的情況下還會發生這樣愚蠢的事情?下面的陂官是幹什麼吃的?!”
趙景罕見的大動肝火,群臣多是低頭不語,生怕撞槍眼上變成發洩物件。
遙望左右,見無人開口,刑部侍郎裴琅出列進言:“陛下,臣等在朝為官,對地方上的事沒辦法做到全數皆知,還請陛下恕罪。”
“……”趙景稍稍嘆息,沒有千里眼,也沒有順風耳,他當然也明白群臣的難處,只是這個事兒發生的太扯淡了,讓他不能不生氣。
“誰的問題,問題出在哪先放一邊,現在需要的是儘快解決問題。”
趙景將信報晃在眾人面前。“這是今早的來報,水患已經淹沒了二萬家房屋,四萬七千畝田地,並且發信日期是七天前,也就是這七天內水患還在增加,朕想問問諸卿,誰能給一個解決辦法來?”
“陛下,臣有一席愚見。”沈倫甚是給面子的站了出來。
“事關緊要,卿但說無妨!”
“回陛下,臣曾經看過史料,也去實地考校過,
蓄水陂塘是芍陂灌溉工程的核心。
芍陂北邊臨近淮河,南部是大別山北麓餘脈,地形南高北低,南邊山溪之水由南向北流入北部窪地,芍陂初建之時,就是利用了這種非常便利的地形條件,把低窪處積水的陂塘彙集在一起,形成蓄水的大陂塘,灌溉周邊尤其是北部農田。
芍陂初建時,五座水門中的井門、羊頭溪門,就是專為洩洪而設,臣估計是因為暴雨導致水位過載,洩洪不及,所以沖垮了小香等三門。
距離小香門西南方十里之處又一大片窪地,臣以為可以學霍丘縣的法子,著急人力開挖坑道,引洪水過去,緩解水患。”
“哦?!”
趙景眼前一亮,剛想開口,沒想到沈倫後面還有話說:“只是,窪地與水門之前有一片林園,那是南唐李氏舊貴栽種的杏樹,想挖河道的話還需要毀壞一部分的樹種,這一點恐怕……”
“怕什麼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