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分卷閱讀296 (第2/2頁)

加入書籤

通人穿著一條外露的褲子在街上行走,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兒。

而楊秋穿的是一件微厚毛衣,畢竟北邊還是比較寒冷,雖然春季已經快要結束。

對於衣服這種事情,楊秋不會要求強制改制,讓大家都穿所謂的昭國衣服。

當然,在正式場合是有規定官服的。

所以,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下面的人自然也就隨性了一些,老百姓穿的衣服種類也變得各式各樣。

“子義不必多禮,奉先於吾耳畔盛讚子義諸多優點。我昭國能得一員猛將,實乃榮幸之至。

今昭國既取幽州,又敗鮮卑,然草原胡人斷難根除。此次雖令其傷筋動骨,但數載之後,恐又捲土重來。

聞子義自幼亦通詩書,對於北疆此般情形,子義可有良策?”

此話一問出來,太史慈瞬間正襟危坐了起來。

他心中非常明白,呂布雖然對他極為欣賞,他在戰場上也確實獲取了些許戰功,但這並不代表自己就能得到昭王的重用。

眼下昭王這一番詢問,明顯是在考較他。

這次的回答至關重要,關乎著他能否被昭王看重。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他絕對不能敷衍了事,隨隨便便給出一個答案。

那麼昭王想要得到什麼答案呢?又或者昭王所期望的北疆是什麼樣子呢?

昭國的立國根基在幷州,如今又奪取了幽州,而昭國未來若是繼續南下擴張,北疆必定會是一個隱患。

打一次勝仗並不意味著這些人會徹底老實,就如同曾經的強漢將匈奴趕走之後,又出現了鮮卑。

草原這塊土地,永遠都會有人佔據。

昭王需要他對這件事情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他若是能提出有用的建議,說不定昭王就能重用他了。

“啟稟大王,臣於遼東郡數年,周邊胡人小國甚眾,雖每為我軍重創,損失頗巨,卻不畏死,歲欲劫遼東糧草食物及器具。

而胡人小國多有流民,因饑饉而亡入我昭國,欲為子民。

臣以為,北疆蠻夷,其弊在無餘糧,飢則鋌而走險,雖知我軍勇,劫則危亡,然不劫必死,故冒死一試。

欲北疆安寧,當行大王舊策,與北疆蠻夷通商合作,以牛羊馬匹易我糧食器具、布匹、食鹽、茶葉等。

然蠻夷見我昭國富裕,常生歹心,欲奪財富,故當以強軍鎮之,經濟軍事並舉,方可使其不能為患。

因此,北疆之事當恩威並施。恩以通商合作,威以強軍震懾,方能保北疆之安寧。”

不錯,倒是直接抓住問題的根源了,楊秋直接撫掌大笑了起來。

“子義所言極是,胡人之弊,在於無餘糧。

今鮮卑已然大敗,幽州其餘胡人部落紛紛向北逃竄。

值此之際,我昭國當乘勝追擊?亦或要求彼方前來商談合作?

又或助力鮮卑其他部落吞併軻比能部落?子義可有高見?”

之前所問的是對北邊的大戰略,如今則是問這次戰爭結束之後的處理方式。

每一個問題都至關重要,太史慈不由得陷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