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61 (第2/2頁)
這麼炸下去,他們都擔憂自己被炸得粉身碎骨。
等到龐軒開啟信件之後,他更是露出了詫異的神情,因為寫信人是荀攸。
“龐軒能力平庸,心智不堅定,若我親自出馬,必定會降服。
但是龐羲此人心智堅定,若要勸說他投降,恐怕不太容易。”
在確定看守劍閣的人是龐羲之弟龐軒之後,荀攸就提出了勸降的計劃。
因為他確定,龐軒此人堅持不了太久,還不如給對方一個投降的機會,然後再利用龐軒來策反龐羲。
到那時候,整個益州北面都會輕鬆拿下,畢竟龐羲現在輔助的人是劉焉的長子劉範。
此人若是倒戈,劉範就再也沒有能力控制益州北方了。
要說龐羲此人,他其實是司隸人,當初還在長安朝廷擔任過議郎,和荀攸也是舊識。
後來昭國突然攻打長安,龐羲就趕緊帶著劉焉的兩個兒子逃到了益州去,這些年直接成為了劉焉的心腹。
原本在歷史線上,劉焉前面兩個兒子死在了長安混亂之中,但這一次,兩個兒子都活了下來,其中長子是劉範,次子是劉誕。
這二人兄弟倆關係很好,當年一起在長安相依為命,最後又和龐羲一起逃到了長安,所以益州的東州派其實都支援長子劉範繼承益州。
當然,劉範作為長子,本來也是理所當然的繼承人。
但是益州情況很複雜,就算劉焉經營多年,其實也沒做到完全壓制住益州本地人。
之所以這麼多年一直沒有被推翻,主要是因為劉焉重用了東州派。
從董卓開始亂政之後,長安三輔地區,包括南陽,荊州,豫州等地區,其實有很多人在這段時期舉家搬遷到了益州這個地方。
這群人團結在一起,然後聚攏在劉焉身邊組成了東州兵,最後又成為了東州派。
過去益州發生過的幾次小型叛亂,最後都是靠東州兵壓制,這才維持住了劉焉的統治。
然而這種平靜只是表面,尤其是當劉焉去世,繼承人開始爭奪之後,益州的本地士族豪右就沒辦法再忍耐了。
畢竟,長眼睛的人都知道,劉範這個長子身邊聚攏的人依然是東州派系,以後肯定還要繼續欺壓他們這些益州本地人。
所以益州本土勢力就利用這個機會鬧內亂,他們轉頭支援起了劉焉的幼子劉璋。
至於劉焉的三子,因為已經過世,所以最後就形成了兩派鬥爭。
看起來是兄弟之間的內鬥,其實根本原因是是東州派和益州本土派的利益之鬥。
當然,這個過程之中少不了左慈在其中煽風點火。
“公達,高祖當初建立大漢,功業非凡,光武帝又重建大漢,使天下重歸安寧。此二位先皇,實乃天縱之才,仁德佈於四海,雄略定鼎江山。
古之帝王,若有大功於天下者,後世當以禮祭之。高祖與光武帝,功高蓋世,澤被蒼生,吾等後人豈能不尊?
其陵寢當妥加修繕,且派人長護,以表對二位先皇之尊崇。”
說起來,西漢皇帝的陵寢都在昭國這邊呢,劉秀的陵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