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分卷閱讀363 (第1/2頁)

加入書籤

國倒是可以提前給出誠意。益州地處南方,氣候溼潤,竹木眾多,原本未來就要設立工坊生產竹紙。

賨人也是人,肯定也希望帶著族人走向富裕強盛。就看他們有沒有膽量接下這個機會了。”

這世上所有的關係都沒有利益同盟來得可靠,要想讓益州之人未來心悅誠服,當然是要帶著大家共同富裕才行。

眼下其他地方還沒有攻佔,不妨就以賨人為突破口。

到時放出風聲之後,說不定益州的其他士族豪強都要偷偷來合作了。

“大王,川蜀之地極為富饒,蜀錦、鹽業、漆器等十分興盛,所以蜀地之人安於享樂,不願出蜀與外人爭鬥,樂於留在故土。

這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川蜀之人享受著和平安寧的生活,卻也失去了進取之心。

明明商貿往來極其繁華,蜀人卻陷於蜀地之中,本土士族豪強更是內鬥不休。

若要引起蜀人的興趣,恐怕需要一個更大的誘餌才行,僅竹紙製作還不太夠。”

荀攸前面說了這麼一大堆,最後那句話才暴露真實意圖。

簡而言之,益州富裕,若要挑動這群人的進取心,挑動他們內鬥,那就得放出更大的誘餌出來,也就是昭國這邊提供一些致富的方法。

畢竟過去幾年,荀攸是親眼見證了涼州是如何一步步改變的。

最開始是先種植高寒抗旱青稞等糧食,先解決涼州本地人的溫飽問題,之後再種植棉花這種經濟作物,讓涼州能夠透過棉花這種東西讓本地富裕起來。

之後再是修路,開發涼州與西域的商道,讓西域商人大量過來,促進涼州等地的繁華。

而涼州以西的地方還有許多鹽湖,透過對鹽湖開採大量食鹽,之後運送到了涼州關中等地販賣,直接促進了涼州經濟富裕,最後這才讓涼州慢慢安寧了下來。

而荀攸現在就是要效仿涼州的方法,現成的例子擺在那裡,給他一點資源支援,這才好在益州開展工作。

所以楊秋被荀攸這番委婉的說法逗笑了。

“公達,任何時候,農桑之事皆為國之大事。得益於益州的地形氣候,桑梓繁多,故而川蜀之地的蜀錦銷往各地,我昭國在這事上只能錦上添花。

不過,我倒是有兩個他們拒絕不了的誘餌。益州之地適合種植水稻,我這裡有一年兩熟的水稻種子,還有更為先進的種植技術,屆時讓馬邑的農學院派人過來吧,此事暫時不急。

此外,益州此地雖已種植甘蔗,但當地之人並未掌握製糖之法。我有辦法讓甘蔗製成糖,且甘蔗比甜菜含糖量更高,未來益州將會成為最重要的製糖地區。

我想,這兩個誘餌足夠讓公達未來治理益州了吧?”

當初昭國製作的糖當然不是用甘蔗製作的,因為楊秋佔據的是大量北方地區,所以製糖的原料是甜菜。

如今幷州還有遼東地區都種植了大量的甜菜,是北方最重要的製糖產地。

如今佔據益州了,當然要將新的農作物開發起來,甘蔗在這個年代是存在的,只是大家使用的方法似乎主要還是熬成汁。

而在關中以及關東地區,糖這種東西可是權貴之人才用得起的,以前這些人想要吃甜,來源主要是蜂蜜,更為昂貴的糖則是從西邊進口的石蜜。

不過從昭國建立之後,其實大家也習慣昭國這邊生產的糖了。

但是以目前這個世道的產量,糖永遠都是缺乏的,所以這是一項重要的經濟產物,足夠讓人心動。

“臣多謝大王體諒。”

荀攸得到了大王的承諾,對未來治理益州越發有信心了。

而此時距離中秋節就只有一天了,這個節日還是楊秋建立昭國之後開始提倡重大舉行的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