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40 (第1/2頁)
就是說只要過去未曾犯罪,任何人都可參與。
這對我們而言是條出路,表明昭國願意接納我們關中之人,可這也會毀掉我們關中數百年的根基啊。
此舉一旦成為定例,士族的優勢恐怕將蕩然無存……”
紙張的大量使用,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讀書習字,確實也能毀掉士族的根基,但這都還不是致命的。
士族能夠傳承幾百年,從西漢到東漢越來越龐大,那可不是因為他們真的學識太好,而是因為漢朝的舉薦制度。
在考試製度不能通行天下的情況下,人才是怎麼出來的,確實有舉孝廉這一途徑。
但舉孝廉的名額其實很珍貴,在最開始的時候還真的能夠選拔出人才,後來已經完全成為了士族階層裡面的名額,普通人已經沒機會得到了。
所以漢代官員發掘人才的一大重要方法就是透過舉薦制度來發掘官吏。
而舉薦官員的舉主,必定和自己舉薦的官員形成深厚的政治同盟,結成利益深厚的關係。
在東漢的風氣下,若是舉主過世,還要跟著一起守孝,可見這政治同盟關係有多堅固。
所以在漢朝幾百年的制度實行下,哪怕中間經歷了王莽之亂,但依然沒有毀掉這群士族的根基。
因為他們透過互相舉薦的方法,早就已經掌握了這場政治遊戲,完全將權力控制在了他們這個階層內部。
而關中之地的人,雖然這些年有些沒落,主要是因為光武帝建都洛陽,導致政治中心東移。
所以關中之地的人再難以出現朝堂高官,但這不代表他們就完全沒有政治實力了,至少在關中之地,依然是他們的天下。
可是現在,昭國佔據關中之地,雖然沒有對他們這群士族大刀闊斧的改革,也沒有動用那把刀大殺特殺。
可是這項考試製度卻幾乎要掘了他們的根基。
一旦考試製度形成常態,未來他們再也不能透過過去的關係結成利益深厚的同盟了。
所以韋端才頗為猶豫,因為他作為過去政治制度的受益者,已經預見到了未來他們這群士族會遭受多大的損失。
可是人家昭國有刀有糧,完全不依靠他們這些士族,佔據關中之地後就調來了糧食武器兵卒。
而他們連談判的資格都沒有,這就讓人很難受了。
杜畿家族早就沒落了,所以在權力的遊戲當中,他並沒有得到優勢,反而感受到了這群人對他們寒門出生人帶來的阻礙。
就是因為他們霸佔著官吏的位置,這才讓他們這群沒落的人難以出頭。
“韋兄,這天下已然亂成這般模樣,我往昔曾思索過諸多緣由,那時認為是天子昏庸所致,也想過是宦官當政之禍,甚至思索過是否是天命如此。
可如今我卻驟然驚覺,韋兄所在意之緣由,恰是大漢天下亂象叢生之根源。
這話或許有些刺耳,但我卻深感,若依舊沿用過去制度來治理天下,這天下是斷難好轉的……”
此言一出,韋端瞬間徵住了。
兩個人出身不同,所在意的東西自然也不同。
杜畿已然沒有家族勢力支援,所以他必定是要參加考試,尋求在這場考試當中獲得考試名次,然後在昭國中獲得仕途升遷之路,未來在昭國一展宏圖。
那麼他們韋氏呢?
如果繼續觀望下去,若是讓這些寒門之人首先佔據高位,未來豈不是韋氏完全沒有出頭之路了,有些機會可是可遇不可求的。
就像那個年紀輕輕的賈衢,還有徐晃。
就因為在第一年參加了考試,如今年紀輕輕就已經佔據了高位。
來得早有時候優勢是很大的,未來官吏的升遷之路只會越來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