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分卷閱讀73 (第2/2頁)

加入書籤

秋果真投身太平道,那便是他張遼識人不明,高估了其政治才略。

但現在,他得到了滿意的答案。

“將軍,亂世將起,世人皆有可能在這洪流中傾覆,故張氏亦需步步為營,謹慎行事。

無論情願與否,各家皆會暗中佈局,多方下注,只因無人能預知最終之勝者。吾父已允吾自行抉擇前程,然家族之資源,卻不會助我一臂之力。

我所擇之路,艱難險阻,將軍以為,我之抉擇,是否明智?”

這言下之意不就是,張遼要投靠她,但是張氏家族不會給與支援。

這已經足夠了。

楊秋聞此,笑而起身,行至張遼面前。

“有些答案,若輕易言出,恐遭人哂笑,謂我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然而,我絕不會讓文遠的選擇,最終成為他人笑柄。

文遠對我如此信任,我豈能辜負?來,隨我去一處地方,那裡之物,定會讓文遠大吃一驚。

待到未來某日,史書之上,只會讚譽文遠你慧眼識英雄。所以,文遠,何不去親眼看看,那未來世界之模樣?”

說完這話,楊秋就帶著張遼秘密出門來到了她在張氏塢堡後面建立的秘密工坊。

這裡曾經是張家的地盤,楊秋倒也沒有不好意思佔用人家曾經的土地。

畢竟張氏塢堡有個秘密鍊鐵高爐,附近山上又有鐵礦,周圍又有河流。

這等資源優勢不利用,她楊秋就是傻子。

所以她將鍊鐵工坊建立在了張氏曾經的塢堡這裡。

自然,張遼也很熟悉這個地方,那畢竟是張氏曾經的家產。

可是從跟楊秋來到這座鍊鐵工坊,再看著裡面的鐵匠鑄鐵,張遼感受到了一種陌生的感覺。

似乎這裡跟以前相似,但又好像完全不一樣。

於是張遼問出了自己的疑問。

“這鐵匠的鑄鐵技巧似乎跟張家的鐵匠不一樣,還有,將軍這工坊怎麼招攬了這麼多的鐵匠,馬邑縣有這麼多鐵匠嗎?”

自西漢以來,鍊鐵技術便一直在不斷發展。

那時,漢帝國在與匈奴的征戰中屢戰屢勝,令匈奴人聞風喪膽。

這除了因為漢帝國的將軍們勇猛善戰、漢武帝時期的國力強盛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那便是技術的代差。

匈奴人冶金業幾乎沒有,所用的箭還是由獸骨製成,至於其用的鐵製武器,那更是完全比不上漢朝的兵戈。

而西漢時候,鍊鐵技術已經非常發達了,可以建造大型的鍊鐵豎爐,彼時已經具備了生鐵炒鋼的技術。

這種技術使得戰場上的武器更加鋒利,也使得農具的使用更加普及。

技術的提升,也使得土地利用率開始提高,於是土地可以開始輪種,糧食產量也開始提高。

要知道,秦漢以前,五千萬以上的人口在這片土地可是養不活的。

因為那時候還是石頭木頭等做的農具在普遍使用。

而這種農具只能把土地翻得很淺,這也導致糧食產量很低,一塊地種了一兩年就要休耕保養,不能輪種。

而鍊鐵技術的發展,不只在戰場上提高了優勢,更是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