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5 (第2/2頁)
匠之利,透過改進鐵犁等農具,提升農耕效率,使農戶耕種更為便捷。
至於糧食增產之事,除施肥等傳統方法外,亦須注重種子的優選與馴化。猶如養馬,需挑選高大的馬匹孕育後代,如此方能馴化出駿馬。
將軍之意是想告訴吾,萬事萬物皆有創新進步的可能。
上古先賢授我耕作、築屋、養蠶織布等技藝,而今我輩不應固步自封,當重視工匠之技藝,重視糧食之育種。
且應廣納百家之能,汲取萬物之優,勇於創新,不斷求索。如此,方能在百工之事、農耕之道上皆有所進益。”
楊秋當然知道,眼下不適合給張遼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
講了也聽不懂,畢竟大家學的教材不一樣。
不過,到了這個程度,張遼也明白了重視工匠之利有多麼重要。
雖然張遼腦海裡的概念不叫技術進步,但意會就行了。
畢竟,對於豪右出身的子弟而言,你跟他們講農民有多辛苦,均田有多重要,他聽了是真的沒感覺,更不會有心理觸動。
不曾體會過的人,永遠都不會感動深受。
但楊秋不可能排斥所有士族豪右出身的人,那是自絕於天下。
所以,她需要求同存異,只要有共同的理念和方向,一切都可以合作。
畢竟,思想建設可以未來一步步來,眼下得先把隊友搞得多多的。
至少張家不為非作歹,張遼屬於進步分子。
於是,楊秋接下來又帶著張遼來到了河邊,那裡已經有一架龍骨水車安裝好了。
這是張遼第一次見到龍骨水車,他驚訝地發現,這種水車可以連續取水,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
不僅如此,取水的時候,只需有人在搖動把手,河水就能提到岸邊上,完全不費力。
後來,楊秋又讓張遼看了水碾和水磨。
這個時候,石碾已經有了,但需要人力和畜力不斷勞作,可是水碾能利用水力來給穀物去殼,這顯然是重大的技術進步,還提高了效率。
接著,張遼又看了水轉大紡車,看到這紡車織布的速度如此之快,他不由得感嘆了起來。
“汝師實乃神仙中人。”
楊秋厚著臉皮應了,反正謊言說多了,假的也變成了的真的。
既然可以在書籍上知道古人的技術進步,楊秋當然要用在現實生活之中提高生產效率。
只是這些東西是可以創造出來,但還不能量產,畢竟她手下也就十幾個木匠,效率是真的不高。
而且由於人太少,所以木匠現在和鐵匠混合住在張氏塢堡這裡,而木匠的子女也和鐵匠享受同種待遇。
所以,缺乏人才是楊秋的痛。
甚至,她都安排間諜悄悄給周邊幾個縣宣傳馬邑縣的軍戶匠戶的待遇了。
但故土難離,有勇氣離開家鄉的人還是太少。
所以必須要等楊秋打下更多的土地,她才能擁有更多的人才。
待離開張氏塢堡之後,兩個人坐在牛車上,張遼深吸一口氣開口了。
“將軍,欲圖天下,幷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