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分卷閱讀72 (第2/2頁)

加入書籤

,莫忘了我們這些昔日舊友。”

難得看到張遼如此幽默的時候,楊秋聽懂了對方的含義,此刻簡直要大笑出聲了。

張遼這言下之意,分明就是要跟她混啊!

這……這簡直就是天助我也!

大喜事!

如今,呂布已在她麾下,張遼也向她表達了投效之意,再加上張楊,這簡直就是幷州三巨頭的匯聚,而且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猛將。

然而,楊秋也清楚,張楊的投降是迫於形勢,所以一條道走到黑。

而呂布則是為了兄弟們的生存,目前仍處於軟禁狀態,她還不敢輕易放他自由。

所以張遼為什麼主動來這裡暗示投靠,這不對勁啊。

畢竟,她楊秋現在是朝廷親自認證的反賊,前途看著一片渺茫。

而張氏家族雖然失去了馬邑縣,但豪強都是狡兔三窟的,張遼家族絕對沒有傷到根基。

再加上這些年張家紙的售賣,張氏在朝廷人脈關係那是相當不錯,張遼其實有很多出仕機會,完全不用考慮她這個反賊。

這一旦沾染上了,對張氏可不是什麼好事兒。

所以儘管和張遼田衝認識了七年,但楊秋的造反事業卻從來沒有考慮過他們。

因為她深知,這兩個人必須為家族的前途著想,就像當初的王柔一樣。

那時,楊秋不一定需要殺了王柔,還可以綁架之後威脅王家給錢贖人。

可是王柔絕不會接受這種屈辱。

畢竟在漢朝,氣節和名聲往往比性命更為重要。

所以王柔當時只能死,他不能受辱,更不能讓家族受辱。

自然,張遼和田衝也會受到家族的束縛,他們的人生選擇並非完全由自己主宰。

因此,張遼似乎找不到任何理由來投靠楊秋。

哪怕張遼莫名其妙看好她,但張氏家族,尤其是張遼的父親,怎麼可能允許他做出這樣的選擇?

所以楊秋納悶了。

“文遠來此,尊父知道嗎?”

此言實乃試探之意,然張遼默然不答,反以問作答。

“將軍,太守既歿,餘縣之兵皆不足掛齒,何以屯兵馬邑縣而裹足不前?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此時恰是佔據雁門郡之良機,何不揮師直取雁門關,一舉而定之?莫非要坐待漢軍來伐?”

“但我所知將軍,非粗心大意之輩,故,將軍是否已有定計,料定漢軍無暇他顧?抑或,將軍已投身太平道之旗下?”

此言一出,楊秋驚愕之餘,目光直射張遼。

這段話的潛臺詞已經暗示得非常明顯了,以兵法策略論之。

楊秋宜應乘勝長驅,一舉佔據雁門關,將雁門郡徹底納入囊中。

但楊秋按兵不動,張遼因此猜測,其或已投身太平道。

這隻能證明一件事情,張遼也知道太平道圖謀不軌,會在明年起事,所以這才是楊秋不再出兵的原因。

屆時漢家天下將亂,朝廷哪裡還有時間理會她這個小小反賊。

至少從目前來看,張角的的危害性可比她大多了。

但重點是,張遼怎麼知道太平道的事情?看起來似乎還了解得很清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