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分卷閱讀70 (第1/2頁)

加入書籤

為了抵禦外部危機,工坊主要任務是煉製兵器,農具的生產暫時還排不上號。

但如今大家都獲得了喘息之機,在有了安全的保障下,那麼生產農具就應該提上日程了。

“盛嘉之議頗為中肯,糧食乃我軍之根本,故當號召馬邑縣百姓種植冬小麥。

既欲耕作,則農具之數量定要提升,因此,工坊接下來應當大力生產農具。

然糧食與兵器充足,我等便需籌劃明年之事。若漢軍見我軍發展壯大,定不會坐視不理。

待春日一至,漢軍隨時可能發兵來犯,我等豈能次次守城防禦?長此以往,終將敗於漢軍之手。

因此,我軍需主動出擊,亦需發展壯大,既要能打勝仗,又要能管理更多的土地,使這些土地上的百姓皆信服於我楊家軍。

諸位可有良策?我知諸位亦希望我楊家軍日益強盛!而不是困守在這方寸之地!”

這種民主式的開會方式,所有人都可以暢所欲言。

而楊秋在會議時,一直和顏悅色,全無戰場之上的殺氣騰騰。

所以眾人都處於一種心情放鬆的階段,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建議說出來。

於是,一向大膽想法多的張楊率先開口了。

“生產農具當然重要,然武器之利亦不可忽視。故修繕兵器,訓練士卒,皆需常抓不懈。

所以除了讓士兵們屯田,還是應該加強備戰練兵,如今這些兵卒們才參加一次打仗,這還遠遠不夠。

所以來年春天,我們應當主動出擊,讓士兵們在戰場上廝殺出強兵。

因此,我等可以明年圖謀雁門郡,奪取雁門關,以此為根基,繼續徵兵,壯大楊家軍實力。

待糧草人員充足之時,我等便可揮師南下,讓這世道換個天地!”

這番豪氣的發言,讓其他人的目光也瞬間激動了起來,其實大家現在都有這種野望。

畢竟剛剛打了一場勝仗,所以對自己的實力都錯估得有些高,彷彿覺得他們楊家軍是天命的正義之師了。

但這也不是什麼壞事,總不能讓大家垂頭喪氣,覺得自己未來沒有希望吧?

於是張楊的想法讓楊秋點頭。

“看來諸位都是如此想的,我們不能困守在馬邑縣,我們要打出去,我們要佔據越來越多的土地,然後讓這些土地都在楊家軍的統治之下有效管理。

而雁門郡之地,奪取雁門關尤為關鍵,然奪取雁門郡之後,漢軍必派更多兵馬前來討伐。

數千人我等或可應付,上萬人亦或可支撐,但若數萬、數十萬之眾,我等恐難以抵擋。

因此,未來之戰,非魯莽行事,而需審時度勢,靈活應變。必要時,當聯合無衝突之勢力共謀大事,如太平道,我想諸位也都猜到了,太平道亦有反心。”

參加開會的人都知道郭泰當初對楊秋的幫助,所以眾人都知道太平道對朝廷沒啥敬畏之心。

至於楊秋的二叔楊南,那還是正正經經的太平道成員之一。

要不是因為楊秋造反單幹了,其實楊南早就跑到太平道那邊等著明年一起造反了。

因此,眾人對太平道並無反感之情,反覺多拉攏盟友、少樹敵乃明智之舉。

於是,在場所有人達成共識。

接下來應當同心協力,生產農具、屯田練兵,勸課農桑,待明年時機合適,直接出軍,佔據更多土地。

然而,如何將高產種子推廣出去,如何徵集更多兵卒,如何將佔據的土地形成有效的統治,這卻是一個大問題了。

開會開到這裡,方向定好了,共識統一了。

那麼接下來就要談論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了。

那就是大家為什麼造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