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5 (第2/2頁)
邵和荀諶叫了過來。
“你們想辦法去試探一下唐枸,看看他的意圖是什麼?應該不只是交換糧食。”
談話的主動權必須要掌握在自己手裡面,在搞不清楚對方目的的情況下。
楊秋決定先退隱一番,讓自己的屬下來應付。
令狐邵和荀諶當然清楚楊秋對羌人那邊的戰略,拉攏合作的盟友,同時也是防備著的敵人。
因為羌人反覆無常,隨時也可能翻臉。
“將軍對未來羌人的規劃是什麼?涼州之地,沉痾積弊已久,百餘年來,羌人與漢人之間紛爭不斷,反覆無常。
致使雙方信任盡失,若日後西進,涼州之地如何處理,實乃棘手難題。”
荀諶作為豫州士族,從戰略上來說,他當然知道涼州不能棄,不然會危害中原的安危。
可是從經濟角度來說,涼州這地兒現在實在是個爛攤子,簡而言之,那就是一個負資產。
要了會給自己增加無數的後患,不要的話,以後也會有無數的後患。
所以東漢朝堂上的大臣們在此事上也是糾結得反反覆覆,有時候在討論放棄,有時候又覺得放棄了之後洛陽會很危險。
有時候說要安撫羌人,有時候又突然決定趕盡殺絕。
正是這種猶豫不決,反反覆覆的政策,這才導致兩邊的爭端持續了一百多年。
如今楊秋佔據幷州北部,不可能以後只管中原的土地,西邊的土地你不去管,他們就可能會入侵。
所以荀諶也想知道楊秋對涼州未來的規劃。
“孔叔呢,你是怎麼想的?”
關於戰略規劃這種問題,楊秋也想知道,漢朝這些土著們是怎麼想的?
雖然她有自己的想法,但總得將大家的想法和原因搞清楚。
“涼州的戰略位置很重要,但若是提前打下來,恐怕會拖垮我們昭國,建議採取世祖的想法,先佔領中原腹地,以後再西進。”
兩個人倒是沒有目光短淺,決定要放棄涼州,只是都覺得涼州太難搞了,提前打下來,到時候只會陷入和羌人無窮無盡的內鬥當中。
所以最好效仿劉秀的做法,先定中原,最後在西進。
其實這種想法也不能說有大問題,對於此時的人來說,這種戰略已經實際損失最小的方法了。
但楊秋另有想法,西域諸國可是非常重要的,不只是需要重新打通絲綢之路,更重要的是。
從涼州再往西北方向前進,那可是長江黃河的發源地,這種地方能放棄嗎?當然是不能的。
而經濟價值可以有其他方法,到時候楊秋自然能在這西邊種經濟作物,比如說棉花,但那得是控制之後再做的事情。
至少楊秋不會讓西邊成為負資產,於是她問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諸位知道長江黃河的發源地在哪裡嗎?”
要按照歷史上的記錄,後面的人不斷往西部前進,一直都沒能搞清楚真正的源頭在哪裡,反而記載了多次錯誤的地址。
而按照漢朝目前的典籍記載,《禹貢》裡面曾說:導河積石,至於龍門。
這意思就是說黃河發源於積石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