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元正紀大論第七十一(十五) (第1/5頁)
乙酉年和乙卯年是兩個特別有意思的年份,它們就像是自然界的“小調皮”,一邊玩著“熱化寒化”的遊戲,一邊還悄悄影響著咱們的身體健康呢!
想象一下,如果現在是乙酉年或者乙卯年,天空上掛著的是“陽明金”的牌子(其實就是氣候偏乾燥啦),中間呢,是“少商金運”,聽起來就像是金子少了點,運氣也差點,但其實是指這一年的金氣(也就是乾燥之氣)不夠旺盛。而地面呢,則是“少陰火”在燒,就像咱們冬天裡的小太陽,雖然溫暖,但有時候也會讓人覺得熱得受不了。
這時候,大自然就開始玩起了“熱化寒化勝復同”的遊戲。簡單來說,就是一會兒熱得你直冒汗,一會兒又冷得你直哆嗦,就像是在玩“冰火兩重天”的極限挑戰。這種氣候的劇烈變化,古人稱之為“邪氣化度”,意思就是邪氣(對身體不好的氣)開始肆虐,影響咱們的身體平衡啦!
更有趣的是,古人還根據這些變化,預測了“災七宮”。別緊張,這裡的“七宮”可不是什麼神秘的宮殿,而是指身體的某個部位或者系統容易受到影響。具體是哪裡呢?咱們就不深究了,免得大家嚇得晚上睡不著覺。
接下來,咱們聊聊怎麼應對這些“邪氣”吧!古人說:“燥化四,清化四,熱化二”,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告訴我們,這一年裡,乾燥和清涼的氣息會佔據主導,而熱的氣息則相對較少。所以,咱們得根據這個來調整飲食和藥物。
飲食上呢,可以多吃點滋潤的東西,比如雪梨、銀耳這些,讓身體保持水潤。藥物上呢,就得根據“上苦小溫,中苦和,下鹹寒”的原則來選了。聽起來很複雜,其實很簡單:
- “上苦小溫”:就是吃點稍微帶點苦味,又能稍微溫暖身體的東西。比如,咱們可以自制一個“小溫暖茶”,材料就是黃連(一點點,因為黃連很苦,但清熱效果好)加上幾片生薑(生薑能溫暖身體)。黃連大約3克,生薑切片5克,泡成茶,喝起來既有點苦又帶著姜的溫暖,是不是很特別?
- “中苦和”:就是吃點帶點苦味,但又能調和身體的東西。比如,咱們可以來個“中和湯”,材料就是黃芩(清熱燥溼)和甘草(調和藥性)。黃芩大約10克,甘草5克,煮成湯,喝起來苦苦甜甜的,像是在喝一杯特別的“人生哲理”。
- “下鹹寒”:就是吃點帶點鹹味,又能清熱的東西。比如,咱們可以來個“清涼海鮮粥”,材料就是海帶(鹹味,清熱)和大米(養胃)。海帶一小把,大米50克,煮成粥,吃起來既有海的味道,又能清熱解暑,是不是很愜意?
有那麼兩年,一個叫丙戌(聽起來像是“餅乾”和“惡狗”的結合體,但實際上是天符年的代號哦),另一個叫丙辰歲(嗯,可以理解為“冰淇淋生日”,同樣也是個特別的年份標誌),這兩個年份啊,它們的天氣地氣可有點意思!
首先,咱們抬頭看看天,哦不對,是看看那年的“上太陽水”。這可不是說太陽變成了水做的,而是指那年天上的氣候特點偏向於“水”的屬性,用咱們現代話來說,就是雨水多,溼度大,感覺空氣中都能擰出水來。古人說這是“寒化六”,意思呢,就是這寒氣啊,嗖嗖地往上漲,冷得你直打哆嗦,得穿成個才行!
再瞅瞅地底下,那時候的地球媽媽,哦不,是“中太羽水運”,簡單說就是地下水啊、河流啊都特別活躍,溼氣重得跟泡溫泉似的。古人稱之為“雨化五”,就是說雨水那個充沛啊,簡直就是天公作美,給大地洗了個痛快澡。但別忘了,這雨可不是溫柔的春雨綿綿,而是帶著點寒意的秋雨蕭瑟。
咱們踩踩腳下的這片土,“下太陰土”,就是那會兒的大地啊,感覺像是被凍硬的黃油,硬邦邦的,寒氣逼人。古人說這是“正化度”,意思是自然界的這些變化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