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章 回京述職 (第1/2頁)

加入書籤

肅王韓嘯雨意氣風發地回到京都,他的歸來引起了朝廷的一陣騷動。在朝會上,他慷慨陳詞,指出當前應重文抑武,以遏制武將權力的過度膨脹。

他的觀點如同一顆石子投入湖中,激起了層層漣漪。然而,這一觀點卻遭到了丞相田海德和兵部尚書謝啟之的強烈反對。左丞相田海德皺起眉頭,言辭犀利地反駁道:“滅八國武將勞苦功高,現又鎮守一方,武將乃國家之棟樑,豈能輕易壓制?”謝啟之也不甘示弱,“文治武功,猶如車之兩輪,缺一不可。”

一時間,朝堂上氣氛緊張,雙方爭論不休。韓嘯雨據理力爭,堅信重文抑武是維護國家穩定的必要之舉。他以事實為依據,指出武將權力過大可能導致的隱患,希望能引起皇帝和眾大臣的重視。然而,田海德和謝啟之的支持者們也紛紛發言,強調武將的重要性和軍事力量的不可或缺。

朝會上的爭論愈發激烈,觀點的碰撞使得朝堂上的眾人陷入了沉思。韓帝坐在龍椅上,默默地傾聽著各方的意見,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國家未來的擔憂和思考。這場爭論究竟會如何收場?國家的走向又將如何?一切都懸而未決,韓帝又看向太傅,太保,靠山王,群臣等待韓帝著的最終決斷。

在朝堂之上, 太傅沈易之聲音洪亮,慷慨陳詞。他身姿挺拔,眼神堅定,透露出一股剛毅之氣。他的話語如同驚雷一般,在眾人耳邊迴盪。

“武將乃是我大韓之國之根本!”他語氣激昂,神情嚴肅,“我國向來以武立國,如今周邊還有大喻、南梁兩大軍事強國虎視眈眈,豈能重用以文止武之策?”

他的目光掃過群臣,彷彿在質問他們的決心。眾人皆沉默不語,思考著他的話。朝堂上氣氛緊張,彷彿能聽到眾人的心跳聲。

沈易之繼續說道:“文能安邦,武能定國。我們必須重視軍事力量的發展,加強武將的培養,才能保衛我們的國家,免受外敵的侵擾。”

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充滿了自信和決心。朝堂上的眾人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有的人點頭表示贊同,有的人則露出擔憂的神色。

沈易之深知,國家的安全和繁榮離不開強大的軍事力量。他決心為國家的未來,為百姓的安寧,倡導武學,培養更多的優秀將領。

靠山王韓風目光堅定,神情嚴肅地說道:“我大韓久經數十年來無數的韓軍精兵強將前赴後繼在沙場上建立功勳斬殺八國,我們雖然成功征服了其他八國,但仍需派遣大量重兵鎮守,以防叛亂再起。武將乃是大韓立國的根基,我們必須加以重視,同時也要警惕周邊各國趁亂起事。”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深思熟慮和果斷堅決的態度,讓人不禁對未來的局勢感到擔憂。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韓風的觀點,意識到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未來的挑戰依然嚴峻,需要保持警惕並做好充分的準備。

朝上的辯論中,肅王韓嘯雨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當前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不需要再動用大量兵力鎮守邊境。周邊各國也沒有攻打我國的跡象,應該重視文化發展,抑制武力的發展。然而,他的觀點立即遭到了沈易之的反駁。沈易之認為,儘管現在國家處於和平時期,但武將的存在仍然至關重要。他們不僅能夠保家衛國,還可以在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確保國家的安全和穩定。

韓嘯雨據理力爭,強調文化的力量和重要性,他認為透過文化的交流和影響,可以更好地促進國家的發展和國際間的友好關係。沈易之則堅定地認為,軍事力量是國家安全的基石,不能忽視武將的培養和軍事的發展。

兩人的觀點相互碰撞,引發了在場人們的深思。這場辯論展示了對於國家發展和安全的不同看法,也反映出在和平時期對於文治和武功的平衡思考。

韓帝看到朝廷之上群臣們在激烈討論便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