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妄稱王不合周禮 搞僭越狼子野心 (第1/4頁)
壽夢稱王引起周朝諸侯國的非議,他們認為,你勾吳既然從周章起就接受了周天子的冊封,成為了周王朝的諸侯,那你就得應該遵守周禮,按照與周王朝的等級從屬關係,乖乖地做一個諸侯,而不是妄自尊大,自稱為王。如果你稱王,那周天子又該被置於何地呢?
然而,壽夢卻有他自己的道理。他認為,當年泰伯和仲雍離開岐山,來到江南這塊荒蠻之地,委身越人,忍辱負重,披荊斬棘,艱苦創業,最終建立了勾吳這個國家。如今,勾吳已經擁有了強大的實力,可以與中原各國相媲美。因此,他認為自己有資格稱王,這也是對祖先們奮鬥成果的一種肯定。
在那時候,儘管名義上週天子已經一統天下,但實際上各個諸侯國之間仍然存在著複雜的關係和矛盾。例如,楚國和越國都自稱為王,這顯然違背了周天子作為天下共主的權威。然而,這些國家之所以敢如此行事,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地理距離遙遠,二是周天子本身也沒有足夠的力量去幹預他們。因此,這種局面持續了很長時間,而周天子只能無奈地接受這個現實。
所雖然壽夢稱王這件事讓各個諸侯國心生不滿,但由於他在巡遊各國期間表現得還不錯,所以大部分人對他並沒有過多的怨言。然而,對於那些比較有遠見的政治家來說,他們卻將其視為一個危險的訊號——這是會引起各諸侯國搞分裂和獨立的隱患。儘管如此,其他國家並未對此給予足夠的關注。畢竟,當時的吳國國力較弱,與其他大國相比顯得微不足道。此外,壽夢巧妙地運用外交策略,與其他諸侯國建立良好關係,甚至在一些情況下還能左右逢源。因此,當楚國攻打吳國時,晉國竟然站出來保護吳國,並責備楚國。由此可見,壽夢的外交手腕確實相當厲害。
實際上,在勾吳人的內心深處,對於古公亶父沒有將王位傳給泰伯這件事,一直存在著一些不滿情緒。這種情緒或許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但一直被壓抑在心底。壽夢稱王並不是突然的決定,而是一種潛在意識的體現——對季歷繼位的合法性表示懷疑。儘管季歷為商朝抗擊外敵立下赫赫戰功,而且他的兒子姬昌擁有十八個兒子,本人又才華橫溢,還曾向紂王進獻大量良田以廢除烙刑,贏得了民眾的支援。然而,這些都無法消除勾吳人心中的那個結。泰伯和仲雍才是最合法的繼承人,為何要廢長立幼呢?因此,壽夢稱王也帶有一定程度的對周王的輕視和挑釁意味。這其中的原因可能錯綜複雜,既有歷史遺留問題,也涉及個人情感因素。無論如何,壽夢稱王的舉動無疑給原本平靜的局勢帶來了新的變數,也引發了更多的思考與爭議。。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諸侯國漸漸發現,吳國在壽夢的治理下日益強大。壽夢不僅重視農業生產,還積極發展商業和手工業,使吳國的經濟迅速崛起。
同時,他還大力整頓軍隊,提拔有才能的將領,加強軍事訓練。吳國的軍事實力逐漸增強,開始對外擴張。
一些諸侯國開始感到不安,擔心吳國的崛起會威脅到他們的安全。於是,他們聯合起來,試圖遏制吳國的發展。
面對諸侯國聯手的壓力,壽夢決定採取行動。他派出使者與各國交涉,表明吳國只想和平發展,無意侵犯他國。
然而,諸侯們並不相信他的話。一場激烈的衝突似乎在所難免……
在每一段特定的歷史背景下,那些出類拔萃的人往往都有著獨特的魅力和能力,壽夢也不例外。他的政治洞察力異常敏銳,在與各國交往之後,他察覺到其他諸侯國對他仍然心存不滿,於是下定決心要採取行動,給這些心懷叵測的傢伙們一點顏色看看,讓他們知道厲害。那麼,該拿誰開刀呢?他的目光鎖定在了郯國身上。
三千多年以前的商朝時期,商王武丁將自己的兒子分封到了炎地(現今的山東郯城),並在此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