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金州 (第2/3頁)
的產糧地。到了元代開始屯田,設定了萬戶府,到了元朝末期,這一代人口已經超過了二十萬。
朱瞻基把曾敏學叫到校場密談,首先跟他梳理了一下農牧場模式。
牧場,他準備劃分分為大大小小的牧場,小的一萬畝,大的幾十萬畝,根據水源地利等來劃分,保證能夠充分地放牧,草矮的時候,就準備牧草圈養,草豐茂的時候就放養,可以多種經營,可以養肉牛肉羊,可以養毛羊,可以養駱駝,可以養奶牛,還可以種點田地自給自足,條件好的地方還可以培育中草藥材,比如說甘草,需求量就很大,也比較好捯飭。
國家每年派軍隊種樹,保護草原的環境。朱瞻基以前看過一部治沙的電視劇,裡面就說,分林地可以更好地保護樹木,他覺得這個很對,牧場私人化,私人自己的草場自然而然的知道愛惜。一些生態脆弱的地方就作為自然保護地,不允許開發。
農場就是那種生態迴圈的模式,養雞鴨鵝,養牛馬,糞便可以推肥,或者製作成有機肥料肥地養魚都可以,油料作物的油餅也可以喂牲口,還可以種果樹,幾個農莊附近建一個學校,形成市場,田地產出採用包產製,養牲口的推肥的就僱工,要有最低保障,還不可以隨意開除僱工和僱農。
人多了,慢慢就會形成城鎮,帶動商業發展。收稅也方便,按農牧場收稅,不再是單個戶繳納稅收。雖然看起來沒什麼不同,但是要的就是這種分工合作,專業化發展,不再是單打,每天要挑水砍柴,餵牛養豬,施肥除草,等等,時間都被切割了,太浪費了,農閒的時候還可以打零工,搞點小買賣,糧食的價格終究還是太低,這點上還是不利於農民。
朱瞻基問曾敏學,說你知道我最喜歡古代的哪個臣子嗎?
“我最喜歡的晏子,晏子年少出遊,發現了大量的楠竹,就讓人移栽到齊國,後來國家打仗,正好這些竹子已經成林了,做成箭桿又快又好用。”曾敏學真是羨慕朱瞻基,連這種典故都知道,生在皇宮裡,什麼書看不到呀?
“我們也要學習這種超前的思維,雖然山上的柴火不要錢,但是耗時耗力,樹木不生,柴火總有砍完的一天,到時候還得用煤炭。樹木少了,水份難以蓄積,水會變少,人反而會越來越多,就會缺水,會給人生活帶來很多不便。
南陽有兩個人最出名,一個是諸葛亮,一個是光武帝劉秀,這兩個人都喜歡種田,當地環境也好,四面環山,是個好地方,特別是南陽自古出鐵,又有糧食,又能產鐵,生處內陸,沒有戰亂之苦。有一個地方比南陽還好得多,也重要的多。”
“還有這樣的地方?”
“這個地方就是金州。”
“金州?”
“你來看,這裡就是金州,跟天津隔海相望,離朝鮮和日本很近。”朱瞻基開啟地圖,指給曾敏學看。
“這裡是旅順口,是一個非常好的港口,在這裡駐紮一隻水軍,能管上一大片海洋,金州城在這裡,這裡風調雨順,氣候宜人,有大量的荒地,都是元朝留下來的,現在荒無人煙。往北不遠也有大量的鐵礦和煤礦等,再往北是長白山和完顏山,有豐富的藥材資源。
就金州這一塊就能養活幾百萬人口,糧食都可以自給自足,還可以發展船舶行業,到時候往朝鮮和日本的船隻都可以在這裡中轉。這裡的皮草,藥材資源特別豐富,到時候把這裡的鐵礦給開發了,可以養個上千萬的人口,到了哪個時候,邊牆都沒有用了,知道了嗎?
你覺得現在最好的行業是那一行?”
“自然是做官。”
“我認為最好的行業是行醫和買賣藥材,做官好做書難讀,有錢了,就有條件讀書,可以進書院,名師高才環繞,還怕考不上科舉嗎?關鍵還得有錢,有的當官的,家裡良田萬傾,這樣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