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十八章 況鍾修橋 (第2/2頁)

加入書籤

極大地方便了來往的群眾。

期間有一位吳江縣的典吏郭南,因修橋有功,被提拔為常熟縣主薄,後又升為了縣令。

後來況鍾又主持翻修了另外一座更大的橋‘寶帶橋’,該橋為多孔石橋,全長三百多米,寬四米,有橋孔五十三個。

後有蘇曲傳唱:“寶帶橋頭鵑啄花,金閶門外柳臧鴉。

吳姬卷曼看花笑,十日春晴不在家。”

要說蘇州有名的橋多,水多,更有名的則是蘇曲和嬌娘。

蘇娘們多溫柔嬌美,善於彈曲和傳唱,官員和士子們皆往返流連期間。

況鍾一邊修橋,一邊歷清全府的糧食賦稅,申請免除歷年積欠五百餘萬石的糧食賦稅和減免鹽鹼地三十萬石的糧稅。朱瞻基忍痛批准了,他感覺蘇州府就是一個大坑。

一日,況鍾感慨於昔日官坊的繁榮,打算實地打探一番。

“老爺可是做官?”

“老夫乃蘇州知府。”

“啊,原來是況青天況老爺當面,奴家招待不周……”

“無妨,今日來是想了解一下你們的生計如何,不知可否相告。”

“老爺想知道什麼,奴家就答什麼。”

“據說京城打算出五張官坊的牌照,作價一萬貫讓眾多商家競拍,也不知道花落誰家?”

“奴家也聽說了,我們怎麼能跟京城相比呢?”

“也不要妄自菲薄,聽說你們生意大不如前,可是為何?”

“是啊,現在也只有幾個相熟的老顧客來聽聽曲了,好多姐妹都到地上討生活去了。”

“老夫給你們出出注意,你看怎麼樣?”

“好啊,好啊,老爺想出的注意肯定是好的。”

“你姑且聽聽,我就隨口這麼一說。”

“您請。”

“你們合起來搭臺唱戲,不知可否?”

“唱戲,可是沒有戲文,只能唱個曲。”

“老夫倒是有一個故事,也能胡亂地作些曲兒,可是這些談情說愛實在是不在行。”

“哦,是個什麼樣的故事?”

“就是這個,你自己看吧,老夫也是在別人那裡聽來的。”況鍾遞給她一張紙。

“梁山伯與祝英臺?”

“好悽慘的故事哩!大人,奴家一定和姐妹們把這個故事搬上戲臺,到時候還請老爺前來欣賞聽曲!”

“好,好,一定,一定,今天就到這裡了,告辭!”

“唉,大人請留步!”

況鍾也沒有回頭就走了,原來他留下了一張五百文的新幣,這張新幣就成了她一生的珍藏。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