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周忱 (第2/2頁)
于謙十七歲參加鄉試,沒有中舉,六年後,會試拿下頭名會員,殿試的時候,因為針砭時弊,被朱棣點了最後一名。
由於屢次北伐的緣故,刑部的任務很重,這些後勤的事物都是由夏元吉一手統籌的。
他的袖子裡有一個小冊子,上面記了各種資料,他需要記牢這些,以便皇上詢問。
周忱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尤其對數字特別敏感,加上頭腦靈活懂得變通,夏元吉從不吝嗇對他的讚賞。
可能是幹得太出色了,沒有他還不行,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當年的翩翩少年變成了磨了稜角的穩重的中年。
很多同年調侃他說:“恂如兄還是這麼年輕俊美,一點都沒變。”
夏元吉為什麼老是這麼壓著他,每次都是這樣:“這個升遷的機會太平常了,根本無法發揮周忱的才幹吶!”
君明臣賢,真的是難能可貴,他並沒有斤斤計較,一如既往地謙謙君子。
王直是他的老鄉,又是同一科的進士,所以他們倆是最好的朋友,王直雖然只比他大兩歲,但是學問人品無可挑剔,這也是他最佩服的。
有一天王直跟他說:“韃靼奸狡不義,剿之不盡,殺之不絕,非福也。”
“嗯,外患不除,必有內亂。”
朱瞻基登基後,立馬提拔他為工部右侍郎,這些軍械的工作全部移交到了兵部。
當時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戶部不可由江西人來主政。
由於蔡信沒有完成郵政改革,進升為左侍郎。
當時的郵驛系統是在元朝的舊有基礎上重新構建的,已經比較完善,它由兵部車駕清吏司管理,地方上則由布政司和按察司管理,以按察司為主。
官員外出需要領一張驛符,憑驛符領取馬匹。
驛站人員不是很多,被稱為站戶,本身開銷不大,主要是在吃喝上面,人來人往,哪裡受的了,光靠驛銀稅肯定是不夠的。
除了驛站還有急遞鋪和遞運所,主要任務是運送緊急公文,且急遞不設車馬,全憑腳力。
名義上是十里一鋪,有一名鋪長和十名鋪兵,每三刻行一鋪,晝夜需行三百里,不分晝夜風雨,鳴鈴走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