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魏明強業攬明月 (第1/4頁)
公元226年7月,魏明帝曹睿在四大輔政大臣的擁護下,總掌大權,君臨天下,曹睿立志做奮發有為之君,繼位以來,追諡其母甄夫人曰文昭皇后,封其弟曹蕤為陽平王。任命太尉鍾繇為太傅,徵東大將軍曹休為大司馬,中軍大將軍曹真為大將軍,司徒華歆為太尉,司空王朗為司徒,鎮軍大將軍陳群為司空,撫軍大將軍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
八月,孫權進攻江夏郡,太守文聘堅守城池。朝廷商議打算發兵援救文聘,由尚書令陳群打頭陣勸諫皇帝發兵援救。
陳群為曹睿分析江夏的局勢,義正言辭地說:“陛下剛剛繼位,東吳孫權見我主年少,趁機犯我邊境,而江夏的守將文聘對大魏忠心耿耿,他具備堅定的忠誠和無畏的勇氣。這種忠誠和勇敢使他能夠多年堅守江夏,不被敵軍的壓力和誘惑所動搖。他文聘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將領,具備出色的軍事才能和戰略眼光。他能夠合理地部署防禦工事,組織軍隊進行有效的抵抗,並且善於運用戰術來應對敵軍的進攻,得到了兩代先皇的認可與倚重。有如此忠臣良將,救援江夏,勢在必行。”
大司馬曹休補充說道:“陛下,陳尚書所言不假,不僅文聘是我大魏邊境一方倚仗,而且江夏地區具有一定的地理優勢,如山川險阻、江河湖泊等。文聘曾多次充分利用了這些地理條件,加強了江夏的防禦體系,使敵軍難以輕易突破,江夏的牢固,可謂是我大魏的一方鐵壁銅牆。”
司馬懿也上前補充說道:“ 文聘在江夏地區得到了民眾的支援和擁護,孫權圍困數日,百姓因文聘將軍坐鎮都不肯離去,萬民請願與江夏共存亡,陛下不可寒黎民百姓之心啊。”
曹睿說:“孫權長於水戰,他敢下船從陸地進攻的原因,是想趁我軍沒有防備進行突然襲擊。如今他已經和文聘的軍隊相持,進攻和防守的力量相差一倍,他終究不敢久戰。”
先前,明帝派治書侍御史荀禹到邊境慰勞守軍,荀禹領命而去,心中滿是對陛下智略的欽佩與執行的決心。他一路疾馳,抵達江夏後,並未急於表露行蹤,而是開始了一場精心策劃的佈局。他深知,單憑口舌之利難以退敵,唯有以實際行動展現魏國的決心與實力,方能震懾孫權。
於是,荀禹開始在所經各縣秘密徵集士兵,同時調動自己隨行的步兵與騎兵,迅速集結了一支千餘人的精銳之師。這支隊伍在荀禹的指揮下,悄無聲息地登上了附近的山丘,於夜幕降臨時分,點燃了烽火。火光沖天,照亮了半邊天空,也向遠方的東吳軍隊傳遞了一個明確的資訊——魏國已嚴陣以待,決不容許任何侵犯。
孫權得知訊息後,望著那熊熊燃燒的烽火,心中不禁生出一股寒意。他深知,若此時強行進攻,必將面臨魏軍的頑強抵抗,勝負難料。權衡利弊之下,他最終決定撤退,暫避鋒芒。
訊息傳回魏國,朝堂之上頓時沸騰起來。眾臣紛紛驚歎於曹睿的深謀遠慮與荀禹的出色執行,他們未曾料到,這位年輕的帝王竟能如此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準備,將一場可能爆發的危機消弭於無形之中。
曹睿站在高高的龍椅之上,望著下方一片讚歎之聲,心中卻異常平靜。他深知,這不過是他治國理政道路上的一小步,未來的路還很長,挑戰與機遇並存。但他也堅信,只要心懷天下,勇於擔當,就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於是,曹睿在眾臣的簇擁下,緩緩走下龍椅,他的步伐堅定而有力,彷彿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而關於他年少有為、智勇雙全的故事,也隨著這場烽火之戰,在民間廣為流傳,成為了後世傳頌的佳話。
九月,皇帝曹睿下令巡幸中山無極的甄宓老家,帶上了親妹妹東鄉公主曹綾,朝堂大事交於輔政四大臣代理。
如今的曹綾年方17出落成了一個大美人,眸若星閃,美貌動人,令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