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章 倚天劍出,遼東光復 (第1/5頁)

加入書籤

太和七年(233年),公孫淵企圖向吳稱臣,以其為外應。孫權打算冊封公孫淵為燕王,東吳自丞相顧雍、輔吳將軍張昭以下等舉朝勸諫,認為公孫淵必敗,因此反對孫吳對公孫淵的支援,沒有被孫權採納。

【東吳大殿,群臣聚集,氣氛凝重】

孫權(眉頭緊鎖,目光堅定):“孤意已決,公孫淵雖地處偏遠,但其心向吳,乃我東吳之利也。孤欲冊封其為燕王,以結其心,共抗曹魏,諸位以為如何?”

顧雍(上前一步,拱手行禮):“陛下,公孫淵此人,朝秦暮楚,非可信賴之輩。且其地處曹魏腹地,一旦有變,恐我軍鞭長莫及。望陛下三思。”

張昭(緊隨其後,語氣沉重):“丞相所言極是,公孫淵之舉,實為緩兵之計,意在兩頭取利。陛下若授其高位,恐日後反受其害。望陛下以大局為重,勿要輕信。”

孫權(微微搖頭,眼神中透露出不甘):“孤知爾等忠心,然天下大勢,瞬息萬變。公孫淵若真心歸附,未嘗不可為我東吳所用。孤意已決,不必多言。”

【數月後,東吳使者張彌、許晏攜重禮抵達遼東】

公孫淵(初見使者,面露驚訝,隨即轉為狡黠):“吳王竟如此厚待於我,公孫淵感激不盡。然則,曹魏勢大,我若輕易背棄,恐有滅頂之災。”

張彌(自信滿滿):“將軍多慮了,有我東吳為後盾,何懼曹魏?大王只需安心受封,日後共圖大業。”

公孫淵(心中暗笑,表面不動聲色):“使者言之有理,然此事重大,容我再三思量。”

【當夜,公孫淵府邸】

公孫淵(對心腹將領):“東吳雖遠,但珍寶誘人;曹魏雖近,然其勢不可擋。我意已決,先取東吳之資,再向曹魏獻媚,以求自保。”

次日,公孫淵設宴款待使者,席間突然變臉

公孫淵(冷笑一聲):“張彌、許晏,爾等欺我太甚!以為區區珍寶便能收買我公孫淵?我今日便斬爾等之首,以表我對曹魏之忠誠!”

張彌、許晏驚愕之餘,已被斬首。公孫淵隨即命人將首級及珍寶一併送往曹魏

曹魏宮廷,魏明帝接見公孫淵使者。

魏明帝(展顏一笑):“公孫淵果然識時務者為俊傑,此舉甚合朕心。即日起,拜公孫淵為大司馬,封樂浪公,仍領遼東太守之職,望其盡心竭力,共守疆土。”

使者(跪拜謝恩):“陛下聖明,我家太守公孫淵必不負陛下厚望。”

隨著使者離去,一場因貪婪與背叛交織的鬧劇,在三國間悄然落幕,而公孫淵的短視與自私,也為他日後的敗亡埋下了伏筆。

此時北疆的風雲變幻莫測,而遠在遼東的公孫淵,正悄然編織著自己的野心與圖謀。明帝曹睿,雖身處繁華帝都,卻對邊疆的每一絲動靜都瞭如指掌。為了試探公孫淵的忠誠,他派遣使者傅容與聶夔,攜帶著樂浪公的封號與厚重的恩典,前往遼東,欲以此籠絡公孫淵之心。

然而,公孫淵的心機深沉,非比尋常。他一面假意接受封號,一面暗中戒備。當公孫淵的計吏從洛陽歸來,帶來一個令人不安的訊息——使團中藏龍臥虎,有位名叫左駿伯的壯士,力能扛鼎,非池中之物。這訊息如同陰雲般籠罩在公孫淵的心頭,讓他對魏國的使者產生了深深的忌憚。

於是,公孫淵決定先發制人,他秘密調動甲士,將使者居住的學館團團圍住,然後才故作姿態地出來拜見。席間,他更是數次對隨行的魏國賓客出言不遜,言語間透露出對魏國的輕蔑與不滿。這一切,都被使者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回到洛陽後,他們如實向曹睿稟報了公孫淵的所作所為。

曹睿聞訊,眉頭緊鎖,心中暗自思量。而此時,曹綾,這位智勇雙全的女將軍,正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