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5章 後周攻南唐之戰九 (第2/3頁)

加入書籤

妥善看管,並未遭受任何非人的待遇。隨後,這些戰俘在嚴密的護送下,被押送至位於後周都城的周世宗面前。這一舉動,不僅是對後周軍隊英勇善戰、戰無不勝的最好證明,也向天下昭示了周世宗治軍有方、仁慈寬厚的君主形象。戰俘的妥善處置,更進一步鞏固了後周軍隊計程車氣,同時也對南唐及其他潛在的敵人產生了強烈的震懾作用,預示著後周在統一中原的征途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而就在次日晨曦初破,朝霞滿天之際,趙匡胤親自執筆,向朝廷呈上了一則振奮人心的捷報。這則訊息如同春風拂面,為整個後周朝堂帶來了勃勃生機。原來,南唐天長制置使耿謙,在歷經數日深思熟慮,反覆權衡南唐與後周之間的力量對比、民心向背以及未來局勢的諸多變數後,終於做出了一個決定性的抉擇——他毅然決然地向後周遞交了降書,選擇了歸順這條充滿未知卻也充滿希望的道路。

耿謙此舉,不僅展現了他作為將領的深謀遠慮與識時務者為俊傑的智慧,更體現了他對國家百姓福祉的深切關懷。他深知,繼續與後周為敵,只會讓雙方陷入無休止的戰亂之中,百姓流離失所,生靈塗炭。因此,他主動放棄了抵抗,並將自己管轄區域內積攢的二十餘萬石軍糧悉數上繳,這份厚重的禮物,對於正處於前線作戰、亟需補給的後周軍隊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極大地緩解了糧草供應的燃眉之急。

此訊息一出,後周上下無不歡欣鼓舞,將士們士氣大振,紛紛表示要乘勝追擊,早日實現統一大業的宏偉目標。同時,這也讓周邊勢力對後周的實力與威望刮目相看,為後周在接下來的外交與軍事行動中贏得了更多的主動權和話語權。耿謙的投降與貢獻,不僅是對歷史程序的一次重要推動,更是個人智慧與勇氣在歷史洪流中的璀璨綻放。

然而,在南唐風雨飄搖、內外交困之際,國君李璟展現出了非凡的堅韌與不屈,他深知國家的命運懸於一線,卻未曾有過絲毫的動搖與放棄。面對強敵壓境,他深思熟慮後,決定採取一項既大膽又微妙的策略,以圖在動盪中尋得一絲轉機。於是,他秘密派遣了智勇雙全的尹延範,這位忠誠而精幹的將領,前往泰州執行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將曾隸屬於吳國、如今可能成為不穩定因素的皇族成員,秘密遷移至較為安定的潤州,並以此為籌碼,向天下昭示南唐維護穩定、不惜一切的決心,同時也作為對這些皇族成員的一種約束,以防他們暗中勾結外敵,加劇局勢的動盪。

尹延範領命後,心中雖知此行兇險萬分,卻也懷揣著對君主的忠誠與對國家的責任感踏上了征途。然而,隨著隊伍緩緩行進,他逐漸意識到,這趟任務遠比想象中更為複雜與艱難。泰州至潤州,路途遙遠且多險阻,加之皇族成員身份特殊,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不可預知的後果。更為嚴峻的是,尹延範從密探處得知,這些皇族成員中,不乏心懷異志者,他們正密謀在途中逃脫或發動叛亂。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尹延範面臨著職業生涯中最艱難的抉擇。他深知,若讓這些皇族成員逃脫,不僅前功盡棄,更可能給南唐帶來滅頂之災;但若強行押送,風險同樣巨大。在權衡利弊、徹夜難眠之後,尹延範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為了大局考慮,他決定先斬後奏,將這些潛在的威脅扼殺於搖籃之中。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他秘密下令,將這六十餘名皇族男子一一殺害,以絕後患。

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這起駭人聽聞的事件很快便傳遍了整個南唐,乃至金陵城內。當李璟聽聞此事後,憤怒與痛心交織在一起,他無法想象,自己最為信賴的將領,竟會做出如此極端且殘忍之事。他深知,尹延範雖出於公心,但手段之殘忍,已觸及了人性的底線,更違背了作為君主所倡導的仁政之道。為了維護法紀,更為了警示後人,李璟忍痛下令,將尹延範處以腰斬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