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入承帝位路五 (第4/4頁)
二十卷和《翰林酬唱集》一卷,均散佚。
人物評價
郭威,生於亂世烽煙之中,自幼浸潤于軍旅生涯,練就一身勇武,性格豪爽且重情重義。他粗通兵法,擅長體恤將士,憑藉赫赫軍功逐步攀升至樞密使之尊位。最終,他以堅實的軍事實力為基石,推翻了後漢政權,自立為王,成為五代時期軍人專權現象的典型代表。郭威在位期間,積極倡導節儉之風,對貪官汙吏施以重懲,嚴禁軍隊侵擾百姓,實施了一系列利國利民的政策。這些舉措有效緩解了自唐末以來北方社會的極度混亂狀態,引領其逐步邁向安定與繁榮。在他的英明治理下,中國長期分裂戰亂的局面開始出現轉機,國家逐漸走向統一,民眾生活改善,國力日漸強盛,為後來周世宗柴榮及宋太祖趙匡胤的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郭威對亡妻情深意重,在其逝世後,他選擇終身不立皇后,既是對亡妻的深切懷念,也是對養子柴榮非凡才能的充分認可。這一打破常規的傳位之舉,在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而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選擇的深遠意義與正確性。
歷代評價
薛居正評述道:“周太祖於微末之時,聲名不顯,直至西定蒲阪,北鎮鄴城,方顯其統御之才,英豪之氣概。時值漢室衰微,天命所歸,他率雄師盪滌神京,雖過程中或有遺憾,終登帝位,弘揚皇道。數月間,弊政盡除,逾年後,民心歸服。其遷善之速,實乃應變無窮之體現。故魯地逆賊聞風喪膽,幷州餘孽苟延殘喘。臨終之際,尚囑薄葬,其勤儉之德,貫穿始終,令人稱頌。雖在位時間不長,然奠基之功,實不可沒。然二王遭誅之事,議者多譏其未能駕馭權臣,過於猜忌狠辣,或正因如此,國祚未長。”
趙光義則言:“周太祖行事多權謀詭詐,以胥吏之身份,窺伺帝位,此等行徑,豈能長久享有國祚?”
王夫之則評價道:“司馬昭、郭威雖屬逆臣,然其行較之朱溫之殘暴,尚有可恕之處,畢竟能以理相爭,非全然不可教化之徒。”
范文瀾則稱讚道:“周太祖對沙陀人野蠻統治的革新,無疑為戰亂與暴政下的民眾帶來了一線曙光,使民眾在絕望中重燃希望之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