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8章 西域全境歸入華夏 (第1/3頁)

加入書籤

平定莎車,設立莎車郡,並將地方吏治與城防事宜妥善交接給緊隨而至的朝廷命官,確保一切井然有序後,南路大軍如同出鞘的利劍,兵分三路,各自踏上了新的征途。

呂布率領著一支精銳無比的部隊,直指疏勒(今喀什),張飛帶領兵馬向著蔥嶺進發,孫策則揮師無雷。

疏勒,這個位於喀什葛爾河畔的古老國度,不僅是南北絲綢之路西域出境點的交匯之地,更是連線東西方文明的重要樞紐。

經過塔里木盆地南北兩端的絲綢之路在這裡交匯,然後再分叉,北線穿越大宛、大月氏、康居,直至中亞、西亞、歐洲、非洲;南線則翻越蔥嶺,經過無雷、大月氏,通往南亞的天竺諸國。其戰略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

面對如此關鍵的節點,華朝自然不能等閒視之。而疏勒國王,雖然心中明白這一點,卻仍試圖與華朝討價還價,保留自己的王位。

然而,當呂布的大軍如烏雲壓境,僅僅兩發炮彈便在城牆上炸出了兩個觸目驚心的大坑時,所有的幻想都化為了泡影。面對華朝大軍那不可一世的威勢和前所未見的先進武器,疏勒國王深知抵抗只會帶來無謂的犧牲,甚至可能連自己的性命都難以保全。

於是,他最後還是選擇了最明智的道路——開城投降,歸順華朝。

就這樣,疏勒國在沒有造成雙方任何傷亡的情況下被順利平定,華朝在此設立了疏勒郡。不過,因為疏勒國王的一念之差,沒能及時開城投降,疏勒郡的郡長之位就與他無關了。

相較於疏勒的順利平定,蔥嶺與無雷的征途則充滿了未知與挑戰。這兩國地處帕米爾高原,地勢險峻複雜,易守難攻。更為棘手的是,這兩國的國君頗具軍事才能,他們領悟了游擊戰術的精髓,不與華軍正面交鋒,而是選擇放棄國都,遁入茫茫山林之中,利用地形優勢與華軍展開周旋。

更為惡劣的是,在撤離之前,他們竟然將城中的房屋全部焚燬,企圖讓華軍在高原的嚴寒與物資匱乏中自行退卻。面對如此惡劣的環境和狡猾的敵人,張飛與孫策並未有絲毫的畏懼和退縮。他們深知,越是艱難的時刻,越需要冷靜和智慧。

於是,他們迅速透過無線電報將戰況彙報至洛陽,請求朝廷的支援和指導。皇帝張循在接到戰報後,立即展現出了他來自後世的見識和眼光。

他深知,要平定帕米爾高原上的蔥嶺與無雷,單靠武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贏得民心。於是,他制定了一條“以夷制夷”的妙計,命令張飛與孫策不僅要依靠武力征服敵人,更要透過分發房屋、土地、牧場、牛羊等物資給當地的百姓和奴隸,激發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為華軍的嚮導和盟友,共同搜尋國王叛軍的藏身之處,探尋進山剿敵的路徑。

這一計策的實施效果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蔥嶺與無雷的百姓長期受封建國王和奴隸主的殘酷壓迫,生活困苦不堪。華軍的到來,無疑為他們帶來了一線希望。分得了田地的百姓們紛紛加入到搜尋國王的行列中,他們對地形的熟悉程度成為了華軍最寶貴的財富。在他們的幫助下,無雷國王的藏身之處很快就被孫策的部隊發現。

太平廿二年(215年)的九月,孫策率軍攻進了無雷國王藏身的山寨。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無雷國王最終被擊斃,無雷國宣告平定。

緊接著,在次月,張飛也在當地百姓的指引下找到了一條隱秘的小徑。這條小徑直通蔥嶺國王藏身的險要山崖後山,為華軍的突襲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在一次精心策劃的突襲行動中,張飛親自率領特種部隊從後山小路攀崖而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活捉了蔥嶺國王,並逼降了其部下軍隊。隨後,蔥嶺國王被押解回國都,經過公審後處以極刑,蔥嶺亦隨之平定。

在華軍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