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6章 兵役 (第1/2頁)

加入書籤

秦始皇當時就有些不高興。

這國家制度、典章,是他當初帶著幾個宰相以及眾多幕僚制定,專門為大秦帝國而生。

現在被陳銳直接指出說有問題,換成誰也不高興。

秦始皇嘴角上撇,很快恢復,他正襟危坐,道:“有什麼問題?”

“軍功爵!”陳銳用筷子輕輕點著桌面:“大秦之所以能鯨吞六國,是因為軍功爵制度,但將來大秦帝國也將因此衰落。

軍功爵制度,在國家草創時期確實非常不錯。

但統一後,這個制度就出現問題。

首先,是軍隊控制問題。

軍功爵制度讓朝廷上上下下都被軍隊綁架,底層人都有向上爬的需求,軍功爵是其中一條通道。

負面作用就是,統一後大量人無處安置。

因為軍功爵跟土地、享受的待遇相關,可是土地總數是有限的,這就決定以土地為核心獎勵的軍功爵制度無法維持。

可是陛下也好,大臣們也好,他們都認為這樣的軍隊是戰鬥力最強的,對帝國也最好。

但是大量青壯都去當兵,地裡的活誰來幹?

而且,朝廷上上下下一心求戰,就會出現為戰而戰的情況。

戰爭的本質,其實都是政治的延續,未打之前,主要敵人,需要達到的戰略目的以及可以使用的戰術。都要確定好。

每次戰爭都是重大災難。打得多了,?社會還怎麼能運轉呢?”

秦始皇若有所思,他見陳銳說的有道理。

只是軍功爵制度是秦朝綿延了好幾世的制度,輕易改變不得。

因此聽了陳銳的話他很迷茫。

陳銳又低聲道:“其實到了現在朝廷的兵制不得不改。這樣下去註定無法長久。”

秦始皇見他居然有辦法,不由好奇,問:“那該如何是好?”

陳銳稍有猶豫。

任何兵制其實都與當時的社會生產力相吻合,如果按照道理,當然是後世的募兵制最為合用,但放在秦朝,根本無法實行,哪怕大明朝,也無力支撐募兵制的龐大費用。

思前想後,最為符合現在社會生產力發展模式的制度無疑是府兵制。

這是因為如今的土地尚未被完全分配完畢。

關中地區已經被充分開發,但河南、遼東、江南大片大片土地都沒有經過充分開發,潛力巨大。

陳銳便開口道:“其實可以把天下人分為不同的折衝府。每次戰爭招募府兵就行。這套制度應該對大秦比較有利,耕戰合一。”

他接著詳細說明了府兵制的具體操作。

秦始皇如醍醐灌頂。

之前的幾乎就是全民皆兵,他也知道大一統帝國實行這樣的制度肯定不妥,但一來,人對成功路徑都有依賴,絕不會輕易改變。

二來,軍功爵制度下有很多人都是利益相關方,他們怎麼可能會主動放棄呢?

三來,他也不知道什麼制度比較好。

帝國北方面臨巨大威脅,匈奴人,東胡人,肅慎人,樓煩人……林林總總不一而足,所以帝國常年都要維持龐大數目軍隊,人數太少根本無法抵擋這麼多人進攻。

如今聽陳銳一說,他終於抓住暗夜中的一道光,眼前豁然開朗,既然全民皆兵不可取,那為何不藏兵於民?

平日裡就是農民,戰時穿上鎧甲拿起武器就是兵。

秦始皇正欲問個詳細,陳銳卻擺擺手道:“算了,這也就是跟你說說,反正陛下又聽不到,說這些沒用,倒是不如先把造紙作坊開起來。”

秦始皇一行人等安排皆由陳銳自行做主。

雖然這次是微服私訪,但秦始皇帶著的衛士著實不少。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