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6章 眼神 (第1/4頁)

加入書籤

做完有意思的射覆遊戲,茶也喝得差不多了,孔穎達和古思漢他們又要開始忙碌起來。

李秀寧,非常想看看這一幫神道的人,到底在研究什麼。

於是,她死死拉住想要出去繼續學習廢井掘金的徐娘子,陪她探索這裡的究竟。

孔穎達和古思恩也不以為意,就她倆坐在大方桌一邊,邊喝茶邊看著他們的所作所為。

“啊呀,這根有點意思!”

孔穎達指著一支顯然已經處理好的簡牘,指著上面的文字說道。

“看,這是一道朝廷發的捕亡簡!”

聽到這話,古思恩忙湊上去細看,還煞有介事地拿起一個古怪的玻璃透鏡,放在上面仔細觀看。

卻聽孔穎達說道:

“……年卅五六,臉入黃色,中壯,美髯少須,坐典寬中,共投臨涇獄,宇篡取,死罪,囚主。博等典借匚勒,亡時衣皂,布單衣,白絲……”

很顯然,這蔟簡牘正是漢時一道抓捕逃犯的協查通報,或通緝令。

意思是說,逃跑的罪犯,年紀在三十歲左右,臉色微黃,中等個頭且體態較壯,鬍子不多卻很漂亮,此人犯下了死罪,身穿布衣。

直到隋時,民間、宮廷還會有一些漢時及更早的竹簡書籍。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竹簡不耐存的弊端就漸漸顯現。

加上現在造紙術早就大行其道,廣皇帝也連續多次進行了大規模的官方徵書抄寫的舉動,所以那些簡書變得越來越稀少。

而像這種地方公文、瑣事之類的簡牘,已經因為得不到重視而越發少見。

“夫子,研究這個有什麼用?”

李秀寧不恥下問。

“這是個好問題啊!”

“大凡治國,無所謂禮儀、刑名、征伐!”

“德教,加於百姓,形於四海。何也?修身養性,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故君子求諸己!”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然禮之教化也微,其止邪於未形,使人日徙善遠惡而不自知。”

“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可知也。’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慎子有云,法者,非從天下,非從地出,發乎人間,合乎人心而已。”

……

背了一大堆之乎者也,孔夫子感覺鋪墊夠了,看著一臉呆滯的三人,繼續說道:

“莫要小看這小小的簡牘,治國理政,大處易行,小處艱難。”

“捕亡簡,看似僅僅是一道邊關烽燧置所傳遞的公文,然而卻代表著一個國家末端政令法令的執行情況,關係千千萬萬普通百姓的生活。”

“欲行善政,必察微知著,以小見大,此之謂治大國如烹小鮮,全是仔細的功夫。”

“漢時,行儒皮法骨之策,透過這些文牘,便可對照漢時大律,推出其實地方法行之實際。”

“一件,也許為孤證,如果有成千上百之數,便可還復漢時精確得失,此必為今治國理政之鑑也!”

“漢律,乃蕭何之《九章律》,也就是前六章李悝的《法經》,後三篇蕭何的新制。”

“而關此簡者,及第二章《賊律》,第三章《囚律》,第四章《捕律》。”

“凡民,有七亡。陰陽不和,水旱為災,一亡也;縣館重責更賦租稅,二亡也;貪吏並公,受取不已......民有七亡而無一得,慾望國安,誠難......”

……

又是一大通,直說得三人頭大如鬥,卻又不明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