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3章 袁崇煥之死 (第1/2頁)

加入書籤

歐陸陷入了短暫的和平當中,東亞地區也結束了戰爭。

就像歷史上的己巳之變一樣,皇太極面對袁崇煥的援軍是先敗後勝,最後搶的盆滿缽滿的後金大軍在皇太極的帶領下主動退走了。

不過由於祖大壽派回去的七千騎兵,這個時空裡的明軍敗的並沒有歷史上的那樣慘,少死了不少人。

不過袁崇煥還是被因為皇太極的“反間計”被崇禎給召回北京關了起來,崇禎多疑的性格還是沒有任何的改變,“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雖然皇太極退走了,京城之圍已解,但是現在崇禎絲毫沒有“戰勝”皇太極的喜悅,除了接到皇太極撤軍的訊息時崇禎大呼:“我大明天下無敵”以外的喜悅以外。

皇太極是走了,但是現在朝廷成了一個爛攤子,這次皇太極入關極大的打擊了大明朝廷的威望,要不是現在大明沒有和國際社會接軌,不然不得來個“友邦驚詫”?

除了政治上的得失,這次皇太極入關還消滅了不少明軍的精銳軍事力量,女真人劫掠了大量的百姓和財貨,對大明北方的經濟也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可以說皇太極這次入關直接對大明朝廷造成了真實傷害,不僅打人還打臉,把大明朝廷的底褲都給扒下來到處揮舞。

除了皇太極氣人以外,澳宋人也不是省油的燈,大明朝廷派去剿滅澳宋人的“三十萬大軍”全軍覆沒的訊息也傳到了崇禎耳朵裡。

崇禎雖然有剛愎自用、用人多疑、好大喜功等性格缺點,但是不得不說他心態挺好的,至少心理承受能力很好。

普通人面對這接二連三的打擊早就崩潰了,說不定都物色好自我了結的風水寶地了。

崇禎雖然對於現在各種天大的壞訊息非常苦惱,但是也沒有罷工,而是立馬開始勤勤懇懇的工作,企圖消除這些壞事的影響。

所以第一步崇禎先開始找背鍋俠,不管後面這些事怎麼收尾,但是出了這麼多禍事必須先找一個第一責任人出來受罰,挨噴,轉移公眾(王公大臣士紳和普通老百姓)的視線。

雖然造成這些惡性事件的原因多多少少都離不開崇禎本人那驚世駭俗的騷操作,但是崇禎是皇帝,是聖人,是天子,是君父,是不會有錯的。

錯的都是下面無能的文臣武將,都是不講武德的韃子的錯,都是可惡的澳宋人的錯,反正不賴崇禎。

但事情太大找些小卡拉米上來頂罪還頂不住,還得找有分量的大人物才能頂的住,於是崇禎找來找去還是袁崇煥合適。

雖然崇禎已經知道了自己可能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但是袁崇煥已經關在牢裡了可以將就用,而且殺袁崇煥的罪名都是現成的,都不用崇禎找人炮製捏造。

什麼私殺朝廷命官啊(殺毛文龍),結黨營私啊,貪汙腐敗啊,守關不利造成韃子入關京城震動啊之類的。

一樁樁一件件都是死罪,還全都是真的,於是袁崇煥袁督師就成了崇禎借“人頭一用”的第一物件。

其實還有一個人崇禎也很恨,那就是領著“三十萬大軍”去征伐澳宋人的祖大壽,崇禎想方設法攢出來的十幾萬人馬讓祖大壽一波給送了個乾淨,不對,至少最金貴的幾千騎兵保全了下來。

祖大壽敗的可都是大明朝的家底,崇禎的實力,那可都是“朕的兵”,崇禎不恨死祖大壽才怪。

但是祖大壽已經“戰死”了,“為國捐軀”了,崇禎要是再對著一個“為國盡忠”的死人撒氣,面子上可不太好看了。

而且祖家也沒法動,畢竟祖家是將門世家,於國有功,祖大壽死的時候又是以統帥的身份戰死的,又不是以犯官的身份死的。

而祖大壽是袁崇煥推薦的,所以崇禎只能把氣全部撒到袁崇煥和袁家身上,新仇老賬一起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