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章 遠東局勢 (第1/2頁)

加入書籤

就在煙臺前線明澳兩方僵持對峙時,大明的朝堂迎來的鉅變。

崇禎已經上位兩個多月了,基本鞏固了他的權力,他現在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中興大明瞭。

他今年才16歲,還很年輕,如果他在澳宋的話,現在他也許是一個剛從職業初中畢業的並且剛成年的年輕人,即將走上工作崗位。

但是他叫朱由檢,他走上的不是工作崗位而是登上了大明的帝位,他沒有受過系統的帝王教育,統治帝國靠的就是一腔熱血而已。

崇禎這個憤世嫉俗的年輕人是一個愛國者,但不是一個好的統治者,他總是太情緒化,總是把黑白分的太清,總是太過一廂情願,對於清流文臣太過偏信。

這些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只是微不足道且普遍的缺點罷了,但要是出現在一個帝國的統治者身上就成了天大的缺陷。

除了性格上的缺陷,他對於如何治理一個大帝國也是一竅不通,沒人去教他也沒人敢去教他如何去治理一個江河日下的封建大帝國,這導致他只能不斷試錯,不斷的跌倒再不斷的爬起來,但是此時的大明已經不起他的試錯了。

他只能是做多錯多,不管他幹什麼似乎都是錯的,直到這個老大帝國在他的“勤政”下徹底土崩瓦解。

就在今天上朝時有人向年輕的崇禎皇帝建議,除掉魏忠賢這個帝國“毒瘤”,崇禎同意了,他對於魏忠賢並無好感甚至很討厭。

這種討厭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他還是信王時總聽到京中文人墨客們私下聲討魏忠賢種種罪狀,另一方面他覺得自己哥哥的早逝魏忠賢要負主要責任。

如果是這些他最多把魏忠賢趕出宮去而已,畢竟天啟死前向他保過魏忠賢的命,可是崇禎必須違約了。

崇禎直到正式上臺他才知道大明的情況已經有多麼糟糕,首先他要面對的就是財政危機,為了錢他必須拿魏忠賢開刀。

大明朝的稅收體系本來就存在巨大的問題,士紳優待的政策導致一直收不上來稅,此時大明朝廷一年的歲入甚至只能和澳宋相當,而王朝末年內憂外患用錢的地方又多。

在如此坑爹的稅收體系下,大明財政年年赤字,防備後金的軍事開支、正常的行政開支、時不時賑濟災民的開支等等都是錢而且不是小錢。

他不知道這個看似非常正確的決策,卻是明末正式崩潰的開始,他自己親手清理了天啟留給他的正治遺產,至此之後在朝堂之上再無人能制衡東林黨,大明的吏治徹底崩壞。

得到皇帝的命令,廠衛們開始行動,他們忠誠的執行了對閹黨和魏忠賢本人的清算,一時之間整個京城都掀起了正治風暴,而東林黨趁著這個清算閹黨的機會,增加打擊面打擊政敵,大搞擴大化清除異己。

正在前線的曹文詔得到了一個壞訊息,一直對他支援有加的李精白被錦衣衛以其是閹黨成員的理由抓走回京了,這意味著他的大軍少一強援,沒了李精白這個山東官場的第一人支援,自己這仗打起來的難度可能還會增加。

而盧象升則非常高興,他早就看不慣李精白那個老烏龜了,這個老烏龜害怕危險說什麼也不讓自己把臬司衙門的兵調走,說什麼:“這是山東最後的兵力必須要保護青州的安全。”

在盧象升看來這就是李精白杞人憂天而已,雖然山東亂成了一鍋粥,但是他不信除了澳宋賊人,還有人敢來進攻青州,青州可是山東首府,高城深池那夥盜匪能進攻,敢進攻?

這下沒了李精白的阻止自己可以領著臬司衙門的兵丁去前線支援曹將軍,一起去對抗澳宋賊人了。

盧象升雖然是個文官卻一直以漢唐文人為榜樣,想出將入相,文能治國安天下,武能上馬平敵寇。

大明朝堂的事先告一段落,讓我們來看看後金這邊的情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