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煙臺之戰 (第1/2頁)
俞化龍正在帶領士兵們做日常訓練,澳宋軍隊的訓練可是很嚴格的,只要不是有任務時或者節假日都要進行日常訓練,防止士兵軍事技能退化,也防止這群精力旺盛的年輕人找事。
突然有人來報:“在福山縣偵察到明廷大軍的跡象,大約有五萬人。”
聽到前方報告後俞化龍大笑一聲然後對著劉志偉說道:“我就知道大明現在拿不出十萬大軍吧。”
其實就在曹文詔剛率領大軍出發時就有大明百姓偷偷過來給澳宋人報信說:“朝廷發兵十萬要來剿滅澳宋人了。”
自從澳宋人登陸以來就不斷培養帶路黨和本地的情報人員,這些向澳宋人帶路送情報的本地人有些是被澳宋人用重金收買的,有些是感恩澳宋人的德政自願成為澳宋人的釘子。
不過他們大多不專業,只能打聽到大明朝廷發了十萬大軍,這些大軍究竟有多少人是什麼配置就打聽不清楚了。
直到曹文詔的大軍進了福山縣被澳宋專業的偵察兵發現才算是真正被探測出了虛實。
而在接到第一份十萬明軍的情報時,俞化龍就斷言明軍絕對沒有十萬人,他熟讀明史再加上古人有經常人數造假的前科,他要是信了以此時大明的情況能派十萬人來圍剿他,他俞化龍就一頭蠢豬。
“好了,敵人既然來了我們就要積極對敵,大家一起討論一下接下來的仗怎麼打吧。”
俞化龍發揚了軍事民主,他不像喜歡獨斷專行的林登萬,像這樣的大仗他都會召集中高層軍官進行充分討論和表決後才決定最後的打法。
“目前敵人有五萬人,但根據前方回報只有兩萬餘人配有盔甲,而這兩萬帶甲之兵裡只有五千人配齊全套的甲冑其中還包括兩千騎兵。”
“……”
當參謀長劉志偉分析完敵我態勢後,下面的軍官們開始議論紛紛。
有的軍官激進覺得明軍不堪一擊應該主動出擊有效的殲滅其有生力量,然後徹底佔領膠東灣。
有的軍官覺得敵軍勢大,有巨大的優勢兵力,必須避其鋒芒退守稜堡,再圖機會反攻。
還有的軍官覺得為什要和他們打,澳宋佔據制海權,就應該留下足夠的守城部隊然後主力轉進,不管是在海岸線打游擊還是去其他地方,要牢牢的把戰場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最後投票決定使用第二種方法,俞化龍本人也支援第二種方法,雖然第三種方法非常穩而且能拿到主動權,但是他現在不僅是軍事主官還是遠東殖民地的總督。
他要著眼大局,執委會花費這麼多力氣來到遠東建立殖民地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移民,移民才是目前遠東殖民地的中心工作。
所以這一仗必須打,不能避戰也不能打游擊,而且要打得漂亮,不僅要依靠先進的稜堡打贏明軍,還要堂堂正正的野戰打敗明軍,堂堂正正以少勝多能讓這場戰役成為澳宋實力最好的背書。
他們要靠這一仗削弱大明朝廷的威望,同時也可以向大明百姓證明澳宋人並不是流寇,而是要在大明長期存在的勢力,只有這樣才會有更多的大明百姓願意跟隨澳宋人,讓他們對澳宋更有信心。
靠著這一仗澳宋的名聲將會傳遍北方,甚至會傳到江南去也不一定,只要澳宋這塊牌子打出去了,以後那些走投無路的流民才能自發的投向澳宋的懷抱,就像梁山泊一樣,只要你被官府逼的活不下去了都可以去投靠澳宋這個“梁山”。
軍人只用考慮如何打贏一場戰爭,而總督和領袖則還要考慮正治上的得失,“戰爭是正治的延續,而正治則是不流血的戰爭。”
俞化龍目前手裡有不到一千人的正規陸軍,兩千多的澳協軍,統共可用之兵只有三千多人(比曹文詔推測的還少一千多),他決定放棄福山縣城全軍撤入煙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