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6章 淘金熱2 (第1/2頁)

加入書籤

西曆1634年,7月。

黑龍江沿岸發現金礦的訊息在整個遠東殖民地不脛而走,不管是街頭巷尾,還是廟堂之高,對於金礦的關注度非常高,各處都在熱議發現金礦的事。

畢竟黃金崇拜是刻在人類骨子裡的東西,人類對於黃金是沒有抵抗力的,黃金可以在古今中外都暢通無阻的流通,即使在原始部落也能充當貨幣,是妥妥的“硬通貨”。

而更讓人們瘋狂的是,遠東殖民地總督府釋出公告,所有擁有遠東殖民地戶籍的人都可以前往黑龍江沿岸合法開採金礦。

而且不需要交稅只需要把黃金優先賣給總督府。

公告一出整個遠東殖民地都沸騰起來了,大量普通人想要去坐船去廟街淘金,發一筆大財,從此成為人上人。

“總督,首批淘金客已經到了廟街了,大概有8000人之巨。”

“好了,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這才哪到哪,利用這次淘金熱至少要弄10-20萬人去外東北。”

這次俞化龍想要開採金礦的主要目的並不是黃金,而是想要透過金礦吸引民眾去開發廟街為首的外東北罷了。

外東北在這個時代是妥妥的苦寒之地,想要民眾自發的前往開發根本就不現實,小民雖然沒文化,但是又不傻,任憑你怎麼忽悠都不上當。

但是靠著強制移民不僅成本高,還容易損傷澳宋的光輝形象,澳宋現在遠東混的最重要的倚仗除了堅船利炮,就是仁德的名聲了。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澳宋人在他們心裡就跟開善堂的一樣,又是發物發錢,又是分土地的,這些務實的老百姓才會跟著澳宋人混。

要是強制往苦寒之地移民就容易損傷民心,到時候修復起來成本就很高了,所以強制移民開發外東北得不償失。

但是外東北必須要有人去開發,只有那片土地上有了澳宋的人,那邊土地的歸屬權才能真正屬於澳宋,土地很重要,但人才是根本,不然就是地圖開疆。

而且俞化龍有一種緊迫感,一是因為沙俄觸角已經伸到東北亞了,用不了幾年就要到外東北了。

到時候土地上沒人可不成,而且以後和沙俄發生衝突要打仗也需要後勤補給,全靠從外地調運成本太高了,只有本地有了生產力才能支撐澳宋和沙俄長期在東北亞對線。

而且和沙俄之間的對峙必然是長期的,無法一戰定乾坤,只能步步蠶食,因為東北亞不僅全是“爛地”,而且地盤還大。

以目前的軍事水平根本無法在這種地方組織大的戰役,後勤供給不上先不說,氣候還賊差,一年到頭沒幾個月是適合打仗的。

漫長的冬季會冷死人,開春後凍土一化,路立馬變成翻漿路,別說大規模行軍,連走人都難。

當年拿破崙和德三都證明了打這種地方是無法速勝的,只能打持久戰,慢慢蠶食。

而且必須要有邊民去充實土地,不然沒有人光靠軍隊也是無用功。

另一個原因就是俞化龍要卸任了,明年就是大選年了,要換屆了,俞化龍這個總督必定要調回本土。

而開發外東北又非常重要,他不想浪費時間了,他拖到卸任就是一年,而下一任上任要熟悉工作收攏權力,又要浪費一年時間,這就是兩年了。

還不如他開個頭,把主體工程交給下一任,早一年上馬,多一年的進度。

所以對於俞化龍來說時間非常緊迫,他就想出了用利金礦吸引民眾主動前往外東北的辦法。

隨著淘金熱的出現必然會有大量民眾前往金礦產區淘金,而這些人有衣食住行的需要,就會圍繞淘金客產生一系列產業。

而淘金客把黃金淘出來以後,大量熱錢就會出現在外東北,又會吸引大量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