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2章 目之所及,皆為我漢疆 (第1/3頁)

加入書籤

李世民,帶著大聰明回到兩儀殿,從御案上找出這段時間他日夜思索,傾注心血所成的計劃書。

“你替朕斟酌一二,看看還有那些欠缺,替朕補足一二。”

大聰明接過計劃書開始掃描,之後詫異的看向李世民。

他沒想到,李世民居然可以再這麼短的時間內想出一份如此全面的計劃書。

整份計劃書,不僅涵蓋了農業,工業,交通,通訊,軍事多個方面。

更融入了李世民對於科技改變命運的深刻洞察和堅定信念。

更是高瞻遠矚地提出了“科技興唐”的戰略口號。

裡面還重點提要依靠科技進步,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百姓的安居樂業。

隨後闡述瞭如何利用已有的農業技術,改良農具,推廣灌溉,以及引入新的作物品種。

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確保糧食安全,為國家的長遠發展奠定農業基礎。

大聰明從這裡就看出,李世民是準備利用平臺內的糧種。

徹底讓底層百姓擺脫飢餓,達到溫飽,從而打擊五姓七望對糧食壟斷。

達到溫飽之後就是建立官營工坊,集中力量研發新技術,冶煉革新、紡織機械的改良。

以及陶瓷製作技藝的提升,著重表明要提升質量,促進商品流通,增強國家經濟實力。

同時,他還鼓勵民間創新,設立獎勵機制,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

看完這部分內容,大聰明有些不理解李世民的做法。

他認為,推動技術發展確實是件好事,但李世民已經有了積分商店這樣的先進平臺。

理論上來說,大唐百姓其實並不需要直接參與這個過程。

在大聰明看來,百姓們只需要安安穩穩地生活,等待著科技帶來的變化,享受那並不悠久的餘生就好。

然而,李世民卻選擇積極鼓勵百姓參與創新,他認為這並沒有什麼意義。

畢竟,以現在大唐百姓的認知,他們的參與程度並不會很高。

或者說他們根本就沒有什麼創新能力,貿然參與進來,反而可能會拖慢大唐的發展。

‘陛下,我有點不明白。

以您現在所擁有的積分,完全可以利用平臺裡面的高科技技術,讓大唐實現巨大的飛躍。

甚至讓大唐的發展程度瞬間超越過去五千年。

為什麼還要讓那些可能看起來作用不大的普通百姓參與進來?

這樣豈不是會拖慢大唐改變的速度!

用積分商店裡的高科技產品,比如人工智慧機器人來代替人力,不是更加高效划算嗎?

李世民的表情逐漸變得嚴肅。

他意識到,大聰明作為一個非人類的存在,終究難以理解自己如此行事的深意。

“朕與你的不同之處在於,你追求的是結果導向,而朕則更注重以人為本。

朕曾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百姓乃國家之根本,脫離百姓,就如同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再強大的國家也難以長久。”

“朕追求的是與百姓同舟共濟,共同發展。

只有深入百姓之中,理解他們的需求,滿足他們的願望,制定出更符合實際的政策。

朕的大唐才會越來越強大,無人可以撼動。”

“而且,朕認為,真正的進步不僅僅在於科技,更在於人心的凝聚。

只有讓百姓真正感受到變革帶來的好處。

堅持以人為本,向下相容,才能真正實現大唐長治久安,百姓的安居樂業。

最重要的一點,朕想要的是有些有肉的大唐。

而不是遍地科技,遍地機器人,沒有絲毫活力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