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09章 精品工程,文化遺產 (第1/3頁)

加入書籤

皇極殿主體建築南北長66米,東西寬66米。四周輔以9米寬外廊,外廊柱頭為圓形鋼筋混凝土柱,外廊四周為23米寬的平臺。

皇極殿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大跨度、中間無柱、金黃琉璃瓦重簷廡殿坡屋頂設計。總層高約26米,分為上下兩層,層高各13米,單層面積約4400平米,總建築面積8800平米。

第一層為金鑾殿,可輕鬆舉行容納2000人左右的各種大型朝會活動。朝南開設六道大門,北東西三面砌築磚牆。

正中坐北朝南為皇帝寶座,北面左右角為上下二樓、架空層大禮堂的樓梯間、電梯間以及衛生間和管理用房。二樓為朝廷檔案室,收藏曆朝歷代珍貴史料文獻。

二樓四周輔以4.5米寬的外廊,外廊四周安裝漢白玉石雕欄板。欄板外為第一層外廊的金黃琉璃瓦坡屋頂。二樓外廊上部為金黃琉璃瓦坡屋頂屋面。

站在皇極殿二樓南側的外廊上可俯瞰整個皇極門廣場,遠眺午門。

中極殿主體建築距離皇極殿主體建築後退24米。中極殿主體建築南北長33米,東西寬33米,四周輔以4.5米寬外廊。

中極殿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大跨度、中間無柱、單簷四角攢尖坡屋頂設計。總層高約13米,為單層建築,總建築面積1100平米。中極殿可輕鬆舉行容納300人以內的各種小型會議、酒宴活動。

建極殿的建築結構、外觀、面積與皇極殿相同。主體建築距離中極殿主體建築26米。建極殿作為皇帝日常辦公、接見大臣、舉行小型會議的場所。

三大殿總建築面積約5.4萬平米。

外朝東西兩區靠圍牆修建20米寬的環道。東西向修建5條20米寬的道路,分隔成6塊區域。每塊區域南北長66米、東西寬130米。

外朝東區從北向南修建弘德殿、昭仁殿、元輝殿、文華殿、聖濟殿、佑國殿。外朝西區從北向南修建養心殿、隆德殿、文昭殿、武成殿、仁智殿、武英殿。

東西十二殿按照辦公樓的佈局修建,一層為南北長30米、東西寬90米,層高4.5米的架空層,形成平臺。

平臺上修建東西寬66米、南北進深21米、2層高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金黃琉璃瓦重簷廡殿坡屋頂大樓。單層層高4.5米,總高度9米,單層建築面積1400平米。每個殿總建築面積5500平米。東西十二殿共計約6.6萬平米。

內廷規劃修建高5米、厚1米,頂部為金黃色琉璃瓦的紅色圍牆。透過圍牆將外朝分割為三塊區域。內廷中區南北長235米,東西寬140米。內廷東區、西區南北長235米,東西各寬235米。

內廷中區南側圍牆居中規劃修建乾清門,北側圍牆居中規劃修建坤寧門,西側圍牆居中規劃修建鳳彩門,東側圍牆居中規劃修建增瑞門。

內廷東區南側圍牆居中規劃修建日精門,北側圍牆居中規劃修建隆福門,東側圍牆居中規劃修建景和門。

內廷西區南側圍牆居中規劃修建月華門,北側圍牆居中規劃修建永祥門,西側圍牆居中規劃修建龍德門。

內廷中區透過鳳彩門連通內廷西區,透過增瑞門連通內廷東區。

乾清門、坤寧門、鳳彩門、增瑞門、日精門、隆福門、景和門、月華門、永祥門、龍德門10座大門規劃設計同外朝大門。

內廷中區修建後三宮。

拆除後三宮原2米高的臺基,居中修建南北長135米,東西寬66米,層高4.5米,建築面積約9000平米的架空層,形成4.5米高平臺。架空層北側距離坤寧門50米,南側距離乾清門50米。

架空層南側至乾清門之間修建乾清門廣場,乾清門廣場南北長35米,東西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