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9章 人才濟濟,新式戰艦 (第2/3頁)

加入書籤

價格,迅速引起從事內河、海上航運運輸商人們的轟動,各類訂單如雪片一樣飛向中華船舶天津造船廠。

為了大力推動大明的水上運輸,中華船舶大力鼓勵老舊船舶以舊換新更換新式船舶。中華船舶新式船舶對外定價每1噸排水量僅10銀元。雖然價格便宜,但利潤達到近70%,也是一筆可觀的效益。

天津造船廠聚集了約3萬名造船工匠,50座船塢滿負荷運轉,平均每座船塢每年可建造總排水量2000噸的各型新式船舶。

所需木材在大明全國進行大規模採購,老舊船舶以舊換新更換新式船舶業務也為造船廠提供了大量的木材。

半年時間已經交付了5萬噸排水量100噸以下的各型新式船舶。新式船舶開始在大明的內河、近海承擔起各種運輸任務。等到內燃機研製成功,再改裝以內燃機為動力,全面提升大明水上物流運輸能力。

在排水量200噸、1000噸、2000噸的新式海船基礎上,天津造船廠開始研製第一代戰列艦、巡洋艦、護衛艦。

戰列艦是以大口徑火炮攻擊與厚重灌甲防護為主的高噸位海軍作戰艦艇,又稱戰鬥艦、主力艦,是鉅艦大炮主義的象徵。

巡洋艦是一種火力強、用途多,主要在遠洋活動的大型水面艦艇。巡洋艦裝備有較強的進攻和防禦型武器,具有較高的航速和適航性,能在惡劣氣候條件下長時間進行遠洋作戰。

巡洋艦的主要任務是為戰列艦護航,在遠洋艦隊中負責執行巡邏、偵察、警戒、護衛以及追擊的任務。

護衛艦是一種輕型水面戰鬥艦艇,主要負責為艦艇編隊護航、巡邏、警戒、偵察以及支援登陸作戰任務。

第一代新式戰列艦設計排水量2000噸,標準長度約80米,寬約20米,吃水深度3米左右。設計三層甲板,每層甲板兩側各裝備20門火炮,兩側各60門火炮,共計120門火炮。

第一代新式巡洋艦,設計排水量1000噸。標準長度約60米,寬約15米,吃水深度2米左右。設計兩層甲板,每層甲板兩側各裝備15門火炮,兩側各30門火炮,共計60門火炮。

第一代新式護衛艦定位為多功能軍用艦船,設計排水量200噸。標準長度約12米,寬約5米,吃水深度1米左右。設計單層甲板,甲板兩側各裝備3門火炮,總計6門火炮。

第一代多功能軍用艦船可作為海上巡邏隊的主力巡邏艦,也可作為海軍的護衛艦、補給艦、登陸艦、醫療艦等用途。

大明海軍將以戰列艦、巡洋艦為主力,搭配護衛艦、補給艦、登陸艦、醫療艦等多功能軍用艦船,輔以海軍陸戰隊,組成混合艦隊,可進行海戰或登陸作戰。

17世紀,戰列艦成為各國主力,戰列艦的劃分是按照火炮數量多少來定的,主要有6個等級,第一二三級為戰列艦,其他為巡洋艦。攜帶80門以上火炮的,是一二級戰列艦,通常有三層甲板,三層均有火炮。而艦艏和艦艉甲板上,另有輔助火炮。

戰列艦編隊的旗艦,排水量2000餘噸,一般攜載80門以上火炮,需要800人以上撐帆和操炮。三級戰列艦噸位更小一些,一般有兩層甲板,通常攜載74門火炮,也有64門火炮的,它們並不適合高烈度海戰。

四級戰列艦一般配備50門火炮,主要在巡洋艦編隊中作旗艦,第五級和第六級是巡洋艦。數量最多的是護衛艦,配備28門以上火炮,採用單層甲板佈置。

護衛艦數量最多,它速度快,用途多樣化,可攻擊商船,可為艦隊提供偵察、救援、護衛等任務。在戰列艦對決時,護衛艦往往停在自家艦隊後面,負責傳遞訊號,以及拖拽失去戰鬥力的戰船離開戰場。

15世紀末的海洋屬於風帆戰艦時代,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