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7章 元帝混亂 (第2/4頁)

加入書籤

麼“即使換一個君主也不過拖延幾年”的內容。

因此,不少皇帝心中是茫然的。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在短暫的恍惚之後,對此又彷彿有了些許明悟——

作為參與過秦末農民起義大勢的劉邦,就有些感觸。

而作為極具政治敏銳度、堪稱天生皇帝的嬴政,在聽過了之前關於秦末農民起義的內容後,也有些感觸。

是“天下大勢”嗎?

劉邦不由對張良道:“乃公也感受過那樣的天下大勢,絕非人力可以逆轉。想來當初天下一統,同樣是大勢所趨……”

張良嘆息垂目,這是對劉邦的話的預設。

天下大勢啊……大勢!

人力,如何扭轉大勢呢?縱使這個人力,乃是皇帝,是朝廷。

既然常規方式不可能扭轉大勢,那麼就需要看看那些特殊方法了——劉邦把自己的思緒投注到了這個東西提出的那些要求上。

-

嬴政念著這幾句,幾乎想要笑出聲來——何其艱難!何其艱難!

雖然自己並非西漢的君主,也不瞭解西漢的歷史,但是看看大體的發展情況,他就能夠想象得出來當時西漢的狀態。

在這樣的狀態下,想要割去所有的腐肉,想要將那些統治力量中的一部分徹底幹掉……

倒不如重新起兵,建立一個新的王朝來得容易!

大秦傳到他的手上時,他想要解決呂不韋和他的一系人馬都並不容易;在由他率領著統一六國之後,他這個皇帝也並非能夠簡簡單單地說要“將朝堂中的半數官員家族都盡數除去”。

縱然他自己有著如此威望,又有著實打實的權力,還有著足夠的政治手腕。

更何況是如西漢那般,在王朝發展到中後期的一個繼位之君?

到那個時候,繼位之君的影響力和威望天生就要弱於開國之君一截;而朝堂地方之中各種勢力盤根錯節,影響力反倒要高於開國初期。

一般的皇帝不要說能力如何,怕是連對這樣的可怕事實開戰的勇氣都沒有。

——如果開戰,幾乎可以說皇帝是在“求速死”,皇帝本人生命的速死,或者朝廷的速死,也有可能兩者一同速死;若是不開戰,皇帝本人也好,朝廷也罷,反倒還能夠繼續快活地存續下去。

而即使拋開這些不談,假設這名皇帝真的敢這麼做,還成功清理掉了半數朝堂……那新的官員從何而來?如何能夠在短時間內直接填補空缺而不給他人鑽空子的時間?

-

除了他們之外,還有一眾關心朝堂和天下大事計程車人官員。

而這一論斷,對於所有人的打擊都不小,甚至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對他們的打擊還要超過對皇帝們的打擊。

——原來就算是個賢明君主,都不能讓天下煥然一新,重新走上正軌,繼續蒸蒸日上嗎?!

難道不是因為皇帝不夠賢明,沉迷享樂,縱容佞臣,信重宦官,任用外戚,所以才導致社稷敗壞,江山傾覆嗎?

這怎麼就和朝堂上、地方上的諸公扯上關係了?

雖然諸公之中確實有那些心中毫無家國之輩,但是更是有不少人是一心為國,也想要做出成績、名留青史的啊!

怎麼,到頭來,反倒是他們成為了天下的阻礙,要被清除了?!

不少人頓時將這個東西徹底視為了妖言惑眾的妖孽,是禍亂江山社稷的玩意兒:“此物胡言亂語,意在動搖人心,不可相信!”

【漢元帝深信賢良文學,覺得朝廷不能過多的干涉天下經濟執行,只是在朝堂之中搞一些節流的政策:比如減少皇室自己的開支,比如直接廢除摧毀郡國的宗廟、繼而減少宗廟的祭祀開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