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7章 建康動向 (第1/2頁)

加入書籤

“這麼倉皇?”劉秀驚訝,他還以為劉毅會和何無忌一樣戰死呢,沒想到這人沒死;沒死也就算了,偏偏還這麼狼狽。

這實在是夠丟人的。

丟東晉朝廷的臉,也丟武將——特別是東晉武將的臉。

好歹也是參與過平定桓玄的戰事的將領,嘴裡面還說什麼自己只不過是把功勞讓出去了云云,最終實際一上手,竟然是這麼個德行!

著實讓人大開眼界。

而且,不僅戰敗,就連逃亡撤兵都做不好。

跑路的時候,只帶了數百人,被他帶出來作戰的可是有兩萬人;帶上的這數百人也沒有全須全尾地給帶回去,最終活著回到安全地區的只有十之一二——還不是因為被盧循徐道覆的追兵追擊導致減員,而是因為跑進了蠻荒之地飢餓疲憊導致的減員。

實在是……

劉秀難以評價。

反正,要是他手底下有個這麼個人,給他打出來了這麼個成績,他絕對得把這人降上許多,徹底罷免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這劉毅的戰船是有什麼問題?”對於劉秀而言,這個問題更值得他思考。

如果說從船隻的構造角度講,那雙方碰撞的時候,船頭高而尖銳的一方要比低的一方更佔上風,這一點已經被劉毅和盧循、徐道覆證實了,不需要再怎麼分析。

但是,從製造戰船的角度講,為什麼劉毅的戰船就更加脆,堪稱是一碰就碎,而盧循和徐道覆一方就比較堅固,更加抗撞呢?

是盧循和徐道覆的戰船使用的木材有所不同嗎?還是他們的戰船的木材和東晉朝廷的木材一樣,但是經過了什麼特殊處理?還是木材一樣、也沒有什麼特殊處理,但他們透過改變船隻的結構,使得原本一樣的木材能夠變得更加堅固抗撞?

還是說,是劉毅這邊的戰船時間太久了,沒有養護好,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脆,而徐道覆和盧循的戰船大多為新造的,所以更加堅固?

-

“如果盧循沒有采納徐道覆的建議,而是攻克江陵,劃江而治的話……”李世民總結道,“那他們存續的時間或許能夠更長一些。”

當然,是存續的時間更長一點,而不是直接獲得最終的勝利。

後者的機率實在是太低了,盧循和徐道覆兩人也並非什麼天縱之才,不論是內政方面還是軍事方面。

比之劉裕,他們兩人都差了一截。

但這一次的選擇,也確實是影響了他們二人後來的存續時間。

如果抓緊機會、搶在劉裕到來之前,攻下了江陵,穩住了已經佔有的地區,與東晉朝廷劃江而治,憑藉長江天險,他們能夠堅持的時間可能還能更長一些;如果能夠穩住腳跟,說不定還能效仿一下桓玄,也來一個停止長江漕運。

而且,劃江而治的好處不止這些,如果他們能夠穩住佔領地區、好好經營的話,那就能獲得一個較為穩定的糧草來源,這就是他們日後的後勤基地——這可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

穩固根基,建立據點,有了後勤,還能訓練軍隊……

這麼一來,他們堅持的時間是能夠長於直取建康的情況的。

直取建康,盧循和徐道覆所部在劉裕的攻勢下,簡直是一觸即潰,直接敗逃,最終連番禺這樣的老巢都保不住,一點後路都沒有。

當然,如果採取徐道覆的方案,那麼就一定要堅決果斷、乘勝出兵,這樣,或許也能搏得一點可能——但是盧循又不是這種人,他又沒有這樣的決斷。

從這個角度來講,以盧循的性格,即使他當時選擇了劃江而治,很可能最終也會因為自己的這種少決斷的性格而浪費了這樣的地利。

【在盧循、徐道覆起兵當月,東晉朝廷就緊急把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