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土匪從何而來 (第1/2頁)
對這兒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是明朝末年的那場戰爭。
想當年,闖王意氣風發,率領他的大順鐵騎,奪關拔寨,強渡黃河天險,一路北上,最終完成了戰略目標,實現了對京城的包圍。一場生死較量,在所難免。
為了躲避戰亂,城裡的一些有錢人和郊外的一些百姓,紛紛逃離家園。
當時南部地區已遭遇多年戰火,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倒是北部山區,因交通不便,經濟落後,避免了戰火的波及。相比於戰火不斷的南方,民眾的生活幸福感,反而優於南方經濟發達地區。因此,它成為了戰時人們最理想的避難所。
一些達官貴人,包括平民百姓,紛紛拖家帶口,就近鑽入了北部大山。
李自成和多爾袞山海關大戰後,闖王戰敗,被迫撤出北京。這時政治前景不再撲朔迷離,而是日漸明朗,這個北方新興的部落,取代大明國己是誰都阻止不了的了。
只是在這一帶進行的三方會戰,破壞力驚人,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京都,再到鄉村,到處是殘垣斷壁。百業凋零,民不聊生。
而從不被看好的北部山區,主要是青龍山一帶,原本是人煙稀少,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卻因為大量難民的湧入,一夜之間,變得熱鬧起來。
一些地理條件好的地方,由於接納了過多的外來人口,已人滿為患,開始拒絕新移民的進入。
迫使這些外來人口向更偏僻的地方遷移。
這些難民中,有很大一部分屬於富裕家庭,他們從原居地帶來了大量資金,對活躍當地經濟,做了巨大貢獻。
而那些逃難來的平民,沒有多少財富可以帶,但他們有勤勞的雙手,為了生存,便四處開荒。一處處亙古荒野,被他們開發出來,變成了田園。
貧民對山區的開發,同樣功不可沒。
但這種繁榮,註定是曇花一現,沒有可持續性。
隨著戰爭的結束,一些頂級富人,他們中不乏明宗室顯貴,躲避戰爭的目的已經達到,要他們在這窮山溝待下去是不可能的。
他們是第一批撤走的人。
雖然人數不多,但他們所持有的資金,在移民中所佔的比重很大。隨著他們的撤離,大量資金開始向山外回流。山裡的經濟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虛假繁榮後,又恢復了他本來的面目,重回蕭條之中。
許多人想跟風重回故里,但許多人的家產田園,已毀於戰火。如果回去,一切還要重新開始,許多人的財力不支援。並且拖兒帶女的,搬家極其不易,因此大部分人選擇留了下來。
留下來的這些人,身份也很快發生了轉變。
比如一些拔尖的大戶人家,剛來時憑藉著從家裡帶來的財富,日子還過得去。但時間長了,坐吃山空,再多的財富也有損耗一盡的時候。到這些人的第二代,第三代,已基本淪為貧民了。
由於都是山地,丘陵,土地相當貧瘠,根本不長東西,種的麥稞還沒人的鬍子長,很難養活這麼多的人口。為了活命,山民們便想起了一種最有效的生存方式,那便是組團到山上,乾土匪。
然後成群結隊地去搶官家糧倉,搶大戶的金銀,幹起了不勞而獲的勾當。
官府們對這種現象也沒辦法。這些人,本身並不是惡人,只是不這樣幹,就沒有了活路。
你打他們吧,他們本身就是一幫烏合之眾,不抗揍。你打,他就跑,滿山溝裡跑的那種。都是本地人,熟悉地形,滿山給你兜圈子。
實在沒地方跑了,得,散夥,化整為零,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又都成了良民百姓。
一時間山上又風平浪靜,見不到一個土匪的影子了。
然而官兵一走,又舊病復發,重新上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