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番王大墓 (第2/3頁)
他們談起姚彬當年盜挖失敗的那座大墓來。
一直以來,張信一直關心著那個大墓。
今天,他告訴姚彬,他近期查了許多資料,終於知道那個墓是誰的了。
說以前他們搞錯了,最新查到的資料顯示,這個大墓不是本地諸侯王的,而是一個番王的墓葬。
他叫陸寧,是南皮國的國王,在訪問中國的途中,患上重疾而去世,最終埋在了大明國的土地上。
張信是在宮中一本叫《波濤西洋》的小冊子讀到此事的。
這本小冊子是一位跟隨鄭和下西洋的軍官寫的,幾乎沒有知名度。但這本小冊子的研究價值很高,書中除寫了一些下西洋的神奇經歷外,後來這個人回國後,又做了一方小史,後來他把在地方上的一些經歷,寫成了文字,都收錄在《波濤西洋》中。
只是因種種原因,冊子並末刑印發行,後來被收入宮中秘藏,從中可以瞭解當時很多不為人知的歷史。
張信經常去宮裡,因此有了許多接觸宮裡秘籍的機會。之所以對這些古籍感興趣,也是想透過這些古老的資訊,找到有關百順老祖失蹤的不解之謎。
其中,《波濤西洋》中還談到這麼一件事,說此處東南五百里,有一個蜈蚣嶺,那兒有一個諸侯級大墓,墓主人乃南皮國第八代國王陸寧,去世後長眠這裡。
這一發現引起了張信的注意。
在此之前,他和姚彬就這個墓葬的主人,多次研討過。姚彬堅持認為,墓葬的主人,是明初的一位諸侯王。
姚彬的話並不是信口雌黃,而是有一定的根據的。
首先,墓地附近有許多殘碑,文字雖然模糊不清,但可以看出是永樂大帝時期的。
再者,盜墓賕很多人都學識淵博,否則還真吃不了這碗飯。在一次和二叔的交流中,二叔很肯定地說,這是一個諸侯級別的大墓,墓葬規格,形制,符合永樂時期墓葬的特徵。
因此判定為永樂時期諸侯王大墓。
張信並不贊同這個說法。
到宮裡後,他讀了很多的皇家藏書,尤其對明末那段歷史,有了更多的瞭解。
這個時間的諸侯王,他很清楚都有誰,除了當初幾個立下赫赫戰功的外姓大臣,剩下的便是朱元璋的兒子,外甥等。但他們去世的安葬地,都有明確的記載,並沒有那位諸侯葬在蜈蚣嶺上。
二人為此還發生了爭執,誰也說服不了誰。
《波濤西洋》的發現,不但解決了墓葬主人是誰的問題,還揭開了他來自哪裡的疑問。
他就是南皮國王陸寧。
要想知道這個外幫番王為何葬在這兒,還要從鄭和下西洋說起。
靖難之役後,一場大火,朱允炆神秘地消失了。有人說他葬身大火,但朱棣更相信,大火只是一種障眼法,真實的建文帝,己藉助大火的掩護,逃走了。
建文帝畢竟是合法的皇帝,他如果還活在人世的話,會對朱棣皇帝的正統性,產生很大的威脅。
因此朱棣在登基後,立即對建文帝的失蹤展開調查,得出的結論很令人不安。
正像朱棣判斷的那樣,建文帝並沒有葬身火海,他成功逃脫,去向不明。
這訊息使朱棣如坐針氈,立即組織人在國內搜查。
沒有找到,有訊息說逃到海外去了。
朱棣立即安排三寶太監鄭和,組織一支龐大的艦隊,對周邊國家進訪問。
名義上是與各國通商,進行海上貿易,實則是私訪建文帝。
前幾次出訪都很順利,第四次的時候,遇上了風暴,差點全軍覆沒。
但也因禍得福,發現了一個前所未知的島嶼,也很值得。
事情是這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