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國王的葬禮 (第2/3頁)
前去祭奠。他手扶棺木,大放悲聲,足見他和陸寧的友誼,是多麼地深厚。
此情此景也深深地感染了一同前去弔孝的官員,無不感慨落淚。
五年後,陵墓地宮建成。
在報恩寺存放了五年之久的棺木,又開始了它的旅行。十幾天後,它被拉運到蜈蚣嶺上。
由於山高陡峭,它被卸下馬車,被人用十六抬大扛,抬上了坡。然後按照傳統禮節,以王侯之禮,舉行了安葬儀式,很是隆重。
從此,這具棺木從大同開始,一路向東,來到了北平。停留了數年後,又開始了旅行,直到來到蜈蚣嶺下,才最終結束了它周遊大半個中國的旅程,入土為安。
在把棺槨放入墓室的同時,人們把阿貴也放入了墓穴。
主人的離世,對於阿貴也是一種災難。
陸寧的棺槨運到報恩寺後,他的隨從,就被從那個帶花園的豪宅趕了出來。
隨著鄭和下西洋的影響,大明帝國威名遠揚。許多國家的政要首惱,紛紛以坐鄭和的船隻來大明訪問為榮,並且都要在京城住上一段時間。
為了顯示大明帝國的強盛,對這些尊貴的客人,自然是禮遇有加。
吃的不用說,朱棣有的,他們也會有,並全國提供供應。
至於住的,自然都是帶花園式的豪宅了。
陸寧生前住的,是城內除皇宮外最大的庭院。裡面亭臺樓閣,應有盡有。
陸寧一直住在這兒,為了不至於太思念家鄉,其在院內增加了許多南皮國元素,使其住起來更有家鄉味道。
陸寧去世後,由於這些人級別不夠,這個大院被朱棣收回,成為專門接待外賓,並招待他們下榻生活起居的場所。
至於陸寧帶的那些人,連同遺物,都被轉移到鄉下一所大院裡。其居住感受,和原來的住宅,有天壤之別。叫人深深地體會到,什麼叫世態炎涼,人去茶涼的淒涼感。
在陸寧去世的第一個夏季,他們中的許多人,坐著鄭和的寶船,回自己的家鄉南皮國去了,在碼頭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但是歡迎的人群,看到回家的這些人,不但不高興,反而神情悽然,不知為什麼。
最後所有的人都下船了,也沒見他們國王下船,才明白這些人悲傷的原因。原來是一他們敬愛們國王,己長眠在故國的土地上。所有人都無法接受這個現實,頓時哀嚎聲一片,歡迎會開成了追思會。
陸寧帶了那麼多隨從,大部份隨船回了國內,只有五個人留了下來。
這五個人是他最忠實的朋友,其中包括陪他去大同的那兩個人。
陸寧的不幸,他們感到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別人回去了,他們留了下來。
作為一種贖罪的方式,他們要參加陸寧的葬禮,直至結束,全過程要一個不漏。只有這樣,才覺得對得起南皮王,心裡才好些。
不僅如此,他們還要幫助餵食阿貴。
只有這些人,才掌握著阿貴的生活習性。
阿貴是個高階智慧動物,雖然他不會說話,與人無法交流感情。但它己覺察到,它的主人已經不在了,因此顯得異常焦躁。
但是在把它安放到墓中時,它表現的卻異常平靜。
只是當餵養他的人要離開時,他才顯得有些驚恐不安。
人們在墓下給他準備了豐盛的食物,並把盛滿黃花草藥的銅缽,放到它面前。
這種動物有一個習性,就是每次冬眠前,都要吞上幾口帶毒的藥汁。
這主要是防蛇的需要。
在這個地宮內,它是不需要做這些防備的。
但是人們還是在他面前放了這些東西,目的就是藉助這些東西,使它儘快進入休眠狀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