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5章 與蒼天為敵 (第2/2頁)

加入書籤

。”

“小冰河時期,只有在開始和結束的兩個時期,最為嚴重,大明起碼還有二百年的太平日子。”

“朝廷要做的,就是無限制的囤糧,從百姓手裡,買下多餘糧食。”

這個朱元璋深以為然。

第二次去明末的時候,國庫裡各種金銀銅鐵,堆積如山,唯獨就是沒有糧食。

“標兒,這事你來辦。”朱元璋交代道。

“兒臣知道了。”

錢莊都在朱標手裡,這活自然也只能讓朱標來做。

“這事不用太著急,囤糧治標不治本,再多錢,也囤不夠,十萬萬人三年的口糧。”

劉蝦仁擺擺手繼續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土地的作用最大化。”

這下朱家眾人都疑惑了。

現在大明土地,已經是最大化利用了。

這一點從荒土鞭刑,就能看得出來。

但凡浪費一畝地,就要被罰十鞭。

“我說的作用最大化,並不是你們理解的那種。”

“而是利用工具,讓原本十人才能種完的地,一個人就能解決。”

“甚至,糧食更高產。”

這話一出,朱標直接失聲叫了出來:“一個人幹十人的活?這怎麼可能?”

“這世界上,就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劉蝦仁平靜道:“社會發展到現在,你們難道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嗎?”

“推動發展的不是勤勞,而是變通!”

從三皇五帝開始,人們的耕種水平,就一直在緩步上升。

最開始的鋤頭,演變成了犁耙,又有耕牛。

秦朝的古人,一人最多耕種五畝地,產量也只,有區區一百多斤。

但是到了大明的時候,產量已經翻了四倍。

這就是變通帶來的結果!

到了現在,社會的發展,已經到了瓶頸,必須再推一把。

朱標聽出了他話裡潛在的意思,面色難看問道:“先生,您不會覺得勤勞也是一種缺點吧?”

“勤勞不是缺點,但一味的吃苦耐勞,本身就是一種詬病!”

這話直接讓在場每個人的心臟一緊。

千百年來,苦吃苦耐勞一直是被華夏人刻在骨子裡的美德。

但現在卻成了詬病?

若非說這話的人是劉蝦仁,朱元璋非得以妖言惑眾,給砍了不可。

“呵。”

劉蝦仁冷笑一聲道:“吃苦耐勞,這只是迫於無奈的選擇。”

“吃苦耐勞並不值得歌頌,相反的,這應該讓我們感到愧疚!”

身為後世來的他,最厭惡的就是吃苦耐勞,勤勞致富等等話語。

科技永遠是第一生產力。

依靠耕牛和人力,一年到頭耕種三四畝地,只能勉強溫飽。

但機械化耕種,卻可以一個人,管理十畝地,甚至百畝地。

做的更輕鬆,收穫也更好。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