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5章 革舊立新 (第2/2頁)

加入書籤

慧和謀略,在眾多官員之中脫穎而出。

緊接著,楊繼成也被委以重任,出任文淵閣大學士。

至於這其中有沒有其父親先前所為的因素,就不得而知了。

與此同時,宋潛溪也因其出眾的文學造詣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榮升為文華殿大學士。

此外,還有許觀,他憑藉著自己出色的管理能力和敏銳的洞察力,成功獲封東閣大學士。

最後,翰林院學士陳明也加入其中,共同組成內閣,協助天子處理政務。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內閣大學士僅僅只是擁有顧問的身份而已。

真正掌握最終決定權的,仍然是至高無上的皇帝陛下。

而且,一般情況下,這些大學士們能夠參與決策的機會相對較少。

然而,如果我們仔細剖析一番就會發現,這幾位內閣成員可都並非等閒之輩。

他們原來的官職大多在五品以及五品以下,但卻個個眼光高遠、能力超群。

更為關鍵的是,這其中的四位——陳明、楊繼成、宋潛溪和許觀,皆是透過明德十八年那場規模宏大且競爭激烈的科舉考試,經過層層篩選和嚴格考核之後才得以嶄露頭角、入選朝堂的優秀人才。

新的權利邏輯基於新的權力架構。

如今,虞帝親自掌握原來屬於丞相的決策權,議政權則分給內閣,行政權分給六部,地方上設立三司分管司法、軍事、行政,三司各自獨立,直接對六部負責。

在那莊嚴肅穆的議政大殿之上,皇帝高坐於龍椅之中,目光如炬地注視著下方正在激烈討論國事的眾臣們。

參與此次議政的共有五位大臣,他們皆是朝中舉足輕重之人。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有趣的現象逐漸浮出水面——皇上似乎對其中這位名叫陳明的翰林學士格外關注和器重。

每當眾人就某一朝政議題展開熱烈辯論,並最終達成初步共識之時,皇上總會將目光投向陳明,示意他來負責整理並總結大家的觀點和建議。

而這位才華橫溢、思維敏捷的陳明也從不辜負聖望,總能迅速梳理清楚各方的意見要點,並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一系列較為合理且適宜的具體舉措。

待陳明完成這一切後,他會恭敬地將自己精心撰寫的方案呈交給皇帝御覽。

皇上則會認真審閱這份凝聚了眾人智慧與努力的成果,時而微微頷首表示讚許,時而蹙眉沉思,若有所思。

久而久之,其他幾位大臣也敏銳地察覺到了皇上對於陳明的特別倚重。

於是乎,不知不覺間,他們開始自然而然地以陳明馬首是瞻。

凡有重要決策需要商討定奪時,都會先聽取陳明的看法和主張;而在日常工作中遇到難題或爭議時,也紛紛向陳明請教求助。

就這樣,陳明在朝廷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影響力不斷擴大。

其身上的所著的官服也從藍衣換成了紅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