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在古代,寒門是什麼意思? (第2/3頁)
“這個朝代,還能好嗎?”
“老百姓們沒有了奮鬥的目標,那就只能搶了。”
“這種迴圈,自從始皇帝開始,就沒有停止過。”
“咱記得,剛出現天幕那會兒,有一個吸取前朝教訓的影片。”
“果然啊!”
“即便是吸取前朝教訓,也只是開國這一代皇帝吸取了。”
“往後的皇帝,他們得到江山的方式方法變得簡單了。
沒有創業的辛苦。
所以也不那麼在乎。”
“呵……”
馬秀英道:
“重八。”
“科舉取士就是老百姓向上的通道。”
“只要這條線不斷,老百姓有希望,就不會起來造反。”
朱元璋聽完之後說道:
“那些窮苦百姓連飯都吃不飽,何談讀書?”
“我看啊,每次科舉中榜的那些人,家庭條件都不錯。”
“這就是一個大迴圈,只有在民間農村,設立免費學習的學堂。
才有可能形成真正的公平。”
“否則。”
“根本不能說是真正的公平。”
對於這句話。
馬秀英是認同的。
就從這一刻開始。
朱元璋充分認識到了底層人民想要透過學習改變命運並不容易。
想要長此以往的形成一個良好的迴圈。
那麼!
搞一個免費學堂制度,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而且!
那些教學的先生們,享受朝廷終身福利,提高他們的待遇。
這條路自然行的通。
或許!
以後女子,也可以上學讀書。
而且!
還有專門為了能成為教書先生而設立的編制。
這不就又能解決一些崗位嗎?
要知道!
華夏何其大。
村落縣鎮何其多,要是每一個村子,鎮子,都蓋學堂的話。
每年就可以多出來很多職位。
“咱決定了。”
“砍掉藩王們享受的津貼,把這一部分今天補充給教書先生。
轟轟烈烈的教學運動,就從咱開始吧。”
馬秀英也點頭表示,他的這個政策一定會惠及萬民。
況且!
他們都是看過天幕的。
明朝的國力衰弱,跟後期朝廷養藩王付出大量的銀錢有關係。
而且。
朱允炆就是因為削藩才導致靖難之役的。
他終究還是嫩了些。
如果是他現在就重新調整藩王制度,就不會出現那檔子事兒了。
所以。
改革已經刻不容緩了。
……
【寒門,在古時候可不是被壓迫剝削的底層百姓。
他是和世家門閥去做比較的。】
【代指的,是那些沒落的貴族。】
【以及不處於在權力中心的地主鄉紳。】
【放在古時候,一個家庭能被稱為寒門,至少也得有幾代人都是讀書的好苗子。
而且在直系親屬裡,不間斷的有人擔任過縣令知府一類的官職。】
【才有資格躋身寒門的行列。】
【或許,對於上層的皇帝和大貴族來說,寒門不算什麼。
但對於底下那些連人都算不上的平民百姓來說,
他們依然是高高在上的相公老爺。
說句不好聽的。
不要說你我這樣的普通人了,就是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