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1章 你會磨刀嗎? (第1/2頁)

加入書籤

路豐村主要養的魚是草魚和鰱魚,也會放一些鯉魚進去。

草魚吃草,只要割草丟進魚塘裡就可以了,是最好養的。

鰱魚有花鰱和白鰱,路豐村只養花鰱,也叫鰱鱅,因為花鰱的頭非常大,當地人都叫大頭魚,它們主要吃浮萍和浮游物,河道、水田、魚塘,有水的地方都會有這些東西,餵養起來也不難。

鯉魚是吃雜食的,有得喂就喂,沒有就吃草,純屬丟進去不管死活的那種。

養出來的鯉魚都會先分給村裡,因為過年的時候,每家都會準備一道魚,寓意年年有魚。

而鯉魚寓意好,因此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會搶著買鯉魚,若是實在買不到鯉魚,就會退而求次選草魚。

而鰱魚,一般都是清明節的時候捕撈的,雖然不能祭祖了,但是到這時候該撈魚的還是會撈魚。

因為清明過後,到七月底這段時間,容易發大水,本來泉眼每天都冒水,天上再下大雨,那魚塘的水肯定都溢位來,魚也會跟著大水一起跑掉,雖然有漁網攔著,可大魚力氣大,水流也急,很容易把漁網衝破,因此清明節的時候把大魚打撈出來。

十幾畝的魚塘裡面有多少魚?

葉秋池不知道。

放進去的魚苗肯定不少,可也會死不少,最後長大的肯定不到投放的五成。

哪怕是這樣,路豐村也靠著魚和豬肉過個肥年。

葉秋池出現在曬穀場排隊領工具,讓村民們都驚訝。

畢竟這新媳婦嫁過來都半個多月了,這時候才下地?

也太懶了!

葉秋池可不管別人的目光,靜靜的排在隊伍中間。

村裡的老人小孩很多,割豬草和魚草的任務一般都交給行動不利索的老人和小孩,一些老人覺得自己還能幹,想多掙工分,也會選擇地裡的活。

葉秋池前面的老太爺快七十歲了,他領的是割魚草的活,因此領工具他領了一把鐮刀和兩個有耳朵的撮箕。

揹簍雖然也有,可揹簍一趟只能背一個,而籮筐和撮箕一次能擔兩個,比揹簍好,因此領揹簍的人不多。

葉秋池也想領撮箕打算抱回來,“一把鐮刀,一個撮箕。”

負責登記的人是村支書的女兒,叫陶春鳳,聽葉秋池說領一隻撮箕,不高興的瞪了她一眼,“撮箕都是一對一對領的,你領走一隻,等會兒別人要領的時候就湊不夠一對了。”

葉秋池眨眨眼,看向那一堆撮箕,道:“我要沒有耳朵的。”

沒有耳朵的不能挑擔,是可以單獨領一隻的。

陶春鳳:“……”

沒有耳朵的撮箕比有耳朵的要小一些。

就那麼小一隻撮箕,能裝多少魚草?

跑三趟都不夠一個工分!

有耳朵的撮箕放滿壓實,一撮箕才一公分,而沒有耳朵的,放不了那麼多,可能四五趟才夠一公分。

陶春鳳直接轉身拿了一個揹簍甩過來,“你領揹簍吧,一個揹簍裝滿算一公分。”

葉秋池搖頭拒絕,“就要沒有耳朵的撮箕。”

揹簍她可不背。

揹簍的兩根帶子很硬,會壓迫肩頸,背久了頭暈目眩,本來她就氣血不足,背揹簍更容易暈倒。

陶春鳳還想說什麼,就聽到何保春道:“就按她說的給她拿。”

陶春鳳不敢反駁何保春的話,氣呼呼的給葉秋池拿了一個撮箕和鐮刀。

新的鐮刀沒有,都是舊的,不是豁口了,就是捲過刃,還有用久了,四指寬的給磨細成兩指寬的。

葉秋池這把就是捲刃的,凹凸不平,很影響速度。

工具房的角落有兩塊磨刀石,都被別人拿去磨刀,葉秋池也跟在後面排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