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0章 一切都是剛剛好 (第1/2頁)

加入書籤

剛在貢院附近新買的宅子安頓好的第二天,譚浩和趙宏軒就出門了。

蔣小七和祖父、父親三人住在後院,自然不知道前院的出入。

此時三人正在進行最後的“磨槍”,畢竟院試除了有四書五經、辭賦、策論、算學外,還有幾人都不太擅長的律賦。

參加院試的考生們要背誦《論語》、《孟子》、《詩經》、《禮記》、《左傳》,共40多萬字,全部都要精讀背熟。

此外,考生們還要看相當於原文幾倍數量的註釋,還有其他非讀不可的經典、史書、文學書籍等。

書、詩、論、賦一共四科,即八股文、試帖詩、經綸、律賦。

而八股文的題目主要摘自“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試帖詩是詩體的一種,考試時以古人某一詩和成語為題,並限定某一韻腳,以歌頌朝政為內容,作出詩來。

大周建朝後,開始還沒有太注重算學,這幾年倒是漸漸又增加了算學在科考中的題目比例。

這也是為什麼蔣小七著重教給祖父最先進的公式的原因,畢竟蔣地主是在場三人中唯一的一個前朝的老童生。

三十年前,蔣地主考中童生的時候,新朝還未建立,舊朝動盪,也不重視科舉考試。

蔣地主這個童生考完後便無心繼續考下去,守著自己家的家業好好活下去才是那個時候的第一要務。

和蔣文清這種自己不爭氣的不一樣,蔣地主所處的時代,是朝廷不爭氣、社會環境不允許,個人的原因反而是最微不足道的方面。

時至傍晚,譚浩和趙宏軒終於回到新買的宅子,兩人中午沒有回來吃飯,蔣家三人這才知道兩人出去的事。

晚餐時見到兩人也沒有問出口,人家的私事,少打聽、少好奇。

“唉,阿浩,明天再去找找吧。”

“我也沒想到會這麼難,當初從興和府出發,已經說好了的事,怎麼還能變卦呢?”

“行了,都是些不靠譜兒的,沒了張屠戶還吃不上帶毛兒豬了?咱們現在還多了個明斐呢,不幸中的萬幸。”

“是啊,現在咱們三缺二,這幾天我們晚上看書,白天早一點出去,到城門蹲點兒,看看有沒有落單的童生。”

蔣小七似乎、大概、可能知道他們在說什麼了,不過,還是讓兩人再急一急?

咳咳,自己有點惡趣味,不能這麼壞,兩世加起來四十幾歲的人了,欺負人家倆孩子。

蔣地主和蔣文清邊吃飯邊默背那些略不熟悉的書冊,腦子和耳朵都沒在飯桌上,自然沒注意譚趙二人的談話。

飯吃完,大家要各自離去的時候,蔣小七叫住了譚趙二人。

“二位稍等,冒昧問一下,你們明日為何還要出去?撿人?”

兩人頓住腳,扭頭看了眼蔣小七。

“唉,院試也是需要五人互結的,你知道的吧?”

“知道啊,那又和你們明天出去有什麼關係?”蔣小七語氣平靜。

趙宏軒一副’你看書看傻了吧‘的眼神:“我們這裡有幾個童生,你好好數一數,三人!

另外兩個去哪裡找,不去城門口蹲著,難道貼個告示出去?”

“哦,原來如此,你們之前怎麼不找好互結的人,現在臨要下場了才急。”

“本來是不急的,府城時候說好了的幾人,有一個臨時不考了,剩下兩個被同鄉拉去了,放了我倆的鴿子。”

趙宏軒氣鼓鼓的表情,終於有些符合他的年紀了。

“噗嗤”一聲,蔣小七沒能忍住,自己的忍功還是不到位,提前破功了。

一旁的蔣文清和蔣地主終於有機會插上話。

“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