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秘藏之風雲際會與傳承新篇 (二) (第3/6頁)
滿懷希望地走進那些企業家的辦公室,又一次次帶著失望離開,那沉重的腳步彷彿承載著他的夢想與無奈。師資不足也是一個難題,優秀的鑑寶師大多忙於自己的事業,很難抽出時間來任教。陳宇只能親自上門邀請,許以優厚的待遇和良好的發展前景,才勉強湊齊了一批師資隊伍。外界對他的辦學行為也存在諸多質疑,有人認為鑑寶是一門需要長期實踐積累的技藝,不是透過學校教育就能學會的。面對這些質疑,陳宇堅定信念,他透過舉辦免費的鑑寶講座和公開課,展示學校的教學成果和學員的進步,逐漸贏得了一些人的認可和信任。他在講臺上激情澎湃地講解著鑑寶知識,臺下聽眾的眼神從最初的懷疑逐漸變為好奇與敬佩。他不斷調整辦學策略,最佳化教學內容,努力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讓鑑寶學校逐漸走上正軌。
在學校的課程設定上,陳宇精心安排了多門課程。除了基礎的古玩歷史文化知識、各類古玩鑑定技巧課程外,他還特別開設了科技鑑寶應用課程,教授學員如何使用光譜分析儀、顯微鏡、熱釋光測年儀等裝置進行古玩檢測分析。同時,為了培養學員的實踐能力,他積極聯絡各大古玩市場、博物館、拍賣會等機構,為學員提供實習機會。在實習過程中,學員們能夠接觸到真實的古玩交易環境和豐富多樣的古玩藏品,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快速提升自己的鑑寶水平。
在教學中,陳宇也會將自己的天眼能力與鑑寶知識傳授巧妙結合。他會挑選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玩真品和贗品,先讓學員們運用所學知識和科技裝置進行鑑定。然後,他會開啟天眼,為學員們展示如何透過天眼感知古玩的能量波動和歷史資訊,以及如何將這些資訊與傳統鑑定方法和科技檢測結果相互印證。例如,在鑑定一件明代青花瓷時,學員們透過觀察瓷器的造型、釉色、青花圖案以及使用光譜分析儀檢測其化學成分,初步判斷其為真品。陳宇隨後運用天眼,他看到了這件瓷器在明代官窯中的燒製過程,工匠們精心繪製圖案、上釉、入窯燒製的場景栩栩如生。他將天眼所見的這些細節與學員們的鑑定結果分享,讓學員們更加深入地理解這件瓷器的歷史背景和藝術價值,同時也讓他們明白天眼能力在鑑定中的獨特作用。
在課堂上,陳宇還會進行模擬鑑寶教學。他利用一些高科技裝置模擬出不同古玩的特徵資料,讓學員們先運用所學知識和裝置進行鑑定,然後他再運用天眼能力對這些模擬古玩進行“鑑定”,並將天眼感知到的資訊與學員們的結果對比分析,讓學員們更好地理解如何將天眼能力與科技手段結合。比如在一次模擬鑑寶中,面對一件模擬的唐代佛像,學員們透過 x 射線熒光光譜分析技術檢測其金屬成分,判斷其材質符合唐代佛像製作材料特點,但陳宇透過天眼感知到佛像的能量波動呈現出一種不連貫的狀態,進一步深入感知後發現其雕刻工藝細節在歷史傳承的脈絡中有一些不符合唐代佛像製作風格的地方,原來是一件仿製品,透過這樣的對比教學,學員們對鑑寶的理解更加深刻。
此外,陳宇還會組織學員進行實地鑑寶考察活動。在一次前往古老寺廟的考察中,寺廟中有一尊據說年代久遠的石雕佛像。學員們首先運用所學的知識,從佛像的雕刻風格、石材風化程度等方面進行初步判斷。然後,他們使用行動式的硬度檢測儀器對石材的硬度進行檢測,以推測其年代範圍。陳宇則開啟天眼,他感受到佛像周圍的能量場有一些異常的波動,似乎被人為干擾過。進一步探查後,他發現佛像的某些部位有後期修補的痕跡,且修補的石材與原石材在能量氣息上有明顯差異。透過天眼能力與科技檢測、傳統觀察方法的結合,學員們對這尊佛像的真實情況有了更全面準確的認識,也深刻體會到了多方法結合鑑寶的重要性。
然而,資金短缺的問題依然困擾著學校的發展。陳宇為了節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