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黃觀 (第2/3頁)
去的背影,藍玉端起茶杯,輕抿一口,此時廳內的蠟燭燒得更旺了些,燭光在他臉上跳動,映出他那若有所思的神情。
而常家兄弟呢,在回府的路上,夜色已深,街道兩旁的人家大多都已熄燈安睡,只有幾盞孤燈在風中搖曳著,發出微弱的光。他們也是各自想著心事
常家兄弟回到府中,常森道:“老二你放心,我定當竭盡全力,不辜負陛下、雄英以及舅舅的期望。只是這改土歸流之事千頭萬緒,我還需細細謀劃一番。”
常茂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三弟,你只管放手去做,家中若有需要相助之處,二哥定會全力支援。”
接下來的幾日,常森閉門不出,翻閱各種典籍資料,瞭解貴州當地的風土人情、部落分佈以及以往推行類似政策的案例,試圖從中找尋出一條可行之策。
而在宮中,朱元璋也並未放鬆對常家兄弟以及藍玉等人的關注。他深知藍玉在軍中威望甚高,常家兄弟又與藍玉關係密切,此次敲打常家兄弟,既是對他們的一種警告,也是對藍玉的一種試探。他派出去的錦衣衛暗探不斷將藍玉府邸以及常家兄弟的動靜一一彙報回來。
當得知藍玉那番看似擁護自己安排的話語後,朱元璋微微點頭,可眼中的疑慮並未完全消散。“哼,希望他們真能如嘴上所說,盡心輔佐雄英,莫要生出什麼不該有的心思。”
朱元璋閉上了眼睛呢喃道,“文臣,選誰好呢?”
“傳許觀進宮見朕。”朱元璋一聲令下,侍從們即刻領命而去。
不多時,許觀匆匆趕來,行至殿內,恭敬地跪地行禮:“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不知陛下宣臣前來,所為何事?”
朱元璋目光如炬,審視著許觀,緩聲道:“許觀,你在咱大孫那裡也有些時日了,咱今日便要考校考校你,看看你是否真有擔大任之能。”
許觀心中一凜,趕忙應道:“陛下聖明,臣定當竭盡所能。”
朱元璋微微點頭,開口問道:“咱且問你,這鹽政於國於民,重要性何在?”
許觀略作思索,便沉穩答道:“陛下,鹽乃民生之必需,百姓飲食無鹽則無味,且鹽政關乎朝廷賦稅收入,鹽稅向來是國庫重要進項之一。若鹽政清明,百姓可得平價之鹽,朝廷亦能充實國庫;反之,鹽政混亂,則百姓受苦,朝廷財賦亦受影響。”
朱元璋眼中閃過一絲讚許,接著又問:“那依你之見,從哪裡進行鹽政改革合適?”
許觀略作沉吟,而後神色凝重地答道:“陛下,臣以為,當下從貴州進行鹽政改革頗為合適。其一,貴州之地,地處偏遠,山高路險,交通不便,這雖在平日裡於諸多事務上是阻礙,但於鹽政改革而言,卻恰似一張白紙,可盡情描繪新章。因舊有鹽政體系在此地或未如中原等地那般盤根錯節,改革所遇阻力相對會小些,便於臣從頭開始,依陛下之意、依利民之法重新佈局鹽政之事。”
“其二,貴州當地多民族聚居,部落眾多,各部落之間雖有往來,但在鹽的獲取與分配上,或因風俗、地域等因素,存在諸多亂象。有的部落因地處偏遠,難以獲取官鹽,無奈之下只能受私鹽販子盤剝;有的部落雖能得鹽,卻因分配不均,內部紛爭不斷。臣若能在貴州推行鹽政改革,便可統一規範鹽的供應與分配,既能讓各部落百姓都能用上平價、足量之鹽,又可藉此機會加強朝廷對各部落的管理與掌控,實是一舉多得之舉。”
“其三,貴州資源豐富,不乏可與鹽政相配合發展之項。比如當地有諸多山貨,可借鹽政改革之機,鼓勵商人以鹽換物,促進貿易往來。如此一來,不僅能盤活貴州當地經濟,讓百姓生活富足,亦能透過鹽的流通,讓朝廷在鹽稅之外,另增其他財賦收入來源。所以,綜合考量,貴州實乃進行鹽政改革的合適之地。”
↑返回頂部↑